
北京市昌平区:加速推进镇街法治建设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通讯员孙略航) 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高位统筹、集中调度、全力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结合新时代主题教育工作部署与“能力提升年”主题活动要求,将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工作贯通融合,一体推进,加快促进镇街依法履职能力提升和相关问题解决,不断提升各镇街法治建设水平。
昌平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昌平区坚持把提升镇街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放在全区法治建设整体布局中来,专题研究镇街执法质效、复议诉讼案件等工作。昌平区委办公室牵头针对镇街日常履职的法律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能力提升年”工作专班牵头抓总,将相关职能部门专业引领与基层镇街主责落实紧密结合。
围绕当前镇街依法决策、行政执法、拆迁腾退、合同管理等日常履职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风险,昌平区制定《关于进一步提升镇街依法履职能力、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工作方案》,以“四个一”专项行动(即制定一部指引手册、解决一类遗留问题、完善一批管理制度、组织一次专题培训)为抓手,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促进依法履职”主题月活动。
以深化司法所改革作为提升基层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突破口,昌平区充分发挥司法所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召开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部署会以及解决基层法治力量薄弱问题工作推进会,对各镇街就“随意抽调、借调司法所人员”进行清理整顿,确保编岗一致,队伍稳定。
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昌平区司法局联合区城管执法局协调区卫健委、区水务局、区生态环境局等执法事项较多的部门共同梳理镇街日常行政执法中常见的典型高频法律问题和法律风险,明确基层执法程序、所需证据清单、执法注意事项等,制定全区统一的镇街行政执法指引手册,供基层执法人员参考使用。针对镇街拆迁腾退、违建查处工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重点优化完善法定程序和时限要求,同时,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全面细致梳理,建立问题台账,实行“一案一责”制,指定专人指导负责,统筹予以解决。围绕涉及农村宅基地的17个典型问题,选取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及昌平区、顺义区等19件典型案例,形成《农村宅基地管理相关问题案例汇编》,进一步提升镇街宅基地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