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西部法治帮扶协作的“首席”驻点实践
架起钱塘江畔到秦蜀重地的法治协作桥梁
尽管时间过去了半年多,但在四川广元市朝天区驻点一个月的点点滴滴依然在程学林的脑海里时时浮现。
在浙江杭州滨江区与朝天区东西部法治帮扶协作中,53岁的北京德和衡(杭州)律师事务所主任程学林是派驻的法律援助律师之一,也是至今浙江省法学会唯一的派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在扎根朝天区一个月的时间里,程学林每天值班接待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调解矛盾纠纷和化解信访积案,在川陕甘边境地区举办培训班,培训法律人才,宣讲新时代“枫桥经验”。
“这是我从事律师生涯25年来第一次在一个地方驻点工作这么久,很是难忘。”程学林说。
跨越山海,千里帮扶
“当滨江区司法局发动律师参与东西部法治帮扶协作时,我第一个报名。对我来说,能用自己所学帮助当地,这是个宝贵的机会,也是我的初心。”程学林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他在四川读大学时就参加了“希望工程”,从此有了一颗公益心,在律师生涯中也时常耕耘公益事业,还被杭州滨江区聘为“营商环境体验官”。
浙江与四川的东西部协作始于25年前。2021年,在浙江省开启新一轮的浙川东西部协作后,杭州滨江区和广元朝天区两地建立起了“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关系,并率先开展法治帮扶,架起了从钱塘江畔到秦蜀重地跨越1600公里的法治协作桥梁。
“朝天区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的边陲地带,乡镇都在山区,法律资源相当匮乏,当地只有一家律师事务所及几名律师。本地律师有很多民事案件都来不及办理,更难以抽出时间去办理法律援助的案子。滨江司法局希望通过法律资源输送,共建共享,改善当地的法治困境。”程学林说。
两地签订了司法行政合作框架协议,约定2021年至2025年,两区从“推动民主法治建设、落实法律援助帮扶、实施法律人才交流、加强业务培训协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法律扶持、增进司法行政合作、开展结对物资捐助”八个方面开展双向协作。
程学林去年7月到朝天区驻岗。为了参加这次活动,作为浙江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的程学林,专门向研究会作了汇报。
“程学林是我们研究会推荐的由浙江省法学会聘用的三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之一,也是唯一的律师界代表。他政治素质高,业务精湛,尤其是热爱公益事业,得到大家一致推荐。他参加东西部法治帮扶协作,研究会全力支持并提供智力支撑。”浙江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吴高庆告诉记者。
法援办案,三者统一
在朝天驻点时,程学林每天按上班时间到朝天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他公开自己的手机号,与每个来访的群众加微信,随时提供法律服务。
程学林接到第一个当地检察机关转来的法律援助案件是2023年7月12日。犯罪嫌疑人张某29岁。2022年5月,在成都跑外卖的张某被同事王某叫去帮助他朋友陈某取现,承诺给他报酬。同年5月18日,张某用自己的银行卡帮陈某分别在银行柜台和ATM机上取现,得报酬800元。之后,陈某将张某拉黑。张某在警方与他联系后,于同年6月14日主动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警方查实这是一起电诈案件,张某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是判刑8个月,缓刑1年。
在检察院,张某满脸悔恨,其母亲一直抹着眼泪骂他。程学林觉得,张某犯案仅一次,之后就再未参与,虽然罪名构成,但如果这样判刑,张某两年不能离家外出打工,失去收入来源,可能会给他这样生活困难的单亲家庭带来不稳定因素。由于张某是自首,认罪悔罪态度好,符合依法从轻或免于刑事处罚的情节。程学林作为值班律师尽管在检察机关认罪认罚具结书上签了字,但仍多次与检察机关沟通,为张某争取机会。
经过一周的沟通,检察机关终于采纳了程学林的意见,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张某母亲带着张某专门来到程学林驻点,向他致谢。
一个月里,程学林共为6起电信网络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这6人都是贪小便宜出租出借信用卡帮助取现。程学林并不就案办案,而是从如何更好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角度向当地司法机关提出建议,指出要严格区分罪与非罪,不要扩大化;对首犯严惩,对末梢、末端人员应当严格“明知”证明标准,着眼追赃挽损,减少犯罪打击面,对主观恶性不大、愿意赔偿被害人损失的人员不予定罪,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程学林的建议被办案机关采纳。
抽丝剥茧,化解积案
在得知浙江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驻点值班的消息后,当地群众纷纷前来求助,其中就包括一些信访积案。程学林认真听取每一位来访者的倾诉,对案情抽丝剥茧、厘清脉络、分析证据,最后提出化解方案。
带着儿子和孙子前来的麻柳乡村民樊某对程学林说,他家邻居孙某的粪水经常流入他家院内,两家为此反目。为化解矛盾,8年前在村委会和乡政府协调下两家达成调解协议,由他家无偿提供2分6厘地给孙家修建化粪池。但孙家一直未履行。樊某想咨询打官司是否打得赢,并请程学林帮忙写诉状。
程学林了解到樊某与孙某是亲戚,于是先帮樊某写了诉状,然后从法理情三个方面耐心向樊家人讲解“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如果打官司打赢了,矛盾反而激化了,大家天天见面板着脸,对小孩成长不利,对身体也不好。”程学林这句话让樊某陷入深思。最后,程学林与法院法官一起化解了这起陈年积案。
“其实,有些信访积案就是当事人为了争一口气,想通了事也就能了了。”程学林碰到一个70多岁的老信访户,听了半天,原来这个村修路占他家土地的纠纷事实清楚,当地处理也没法律问题,但老人认为不公正一直信访。老人来找了程学林3次,每次程学林都耐心听他倾诉,从法律、证据角度给老人讲解。中午,程学林还请老人到附近面馆吃面。吃面时,老人道出一个细节,说村干部当众骂了他,这口气咽不下去。
“你是浙江省城的法律专家,这样对待我一个农民,我很感动,气也消了大半。”老人说。
在驻点时,从大量的来访来电咨询中,程学林看到当地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渴求和因不懂法导致的矛盾纠纷隐患。他来到川陕甘三省交界的麻柳乡开办法律培训班,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题,针对当地多发的土地、邻里、合同、婚姻、赡养等纠纷,给全乡、村干部讲解如何避免此类纠纷,以及调解技巧;针对当地外出务工多而发生的如欠薪、工伤等纠纷或案件,指导当地政府部门及务工人员亲友如何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
“同人于野,利涉大川”
在驻点工作之余,程学林还走村串户,在亭子里、河边、大桥上、家门口与村民乘凉、聊家常,了解社情民意,解答法律问题。
朝天区与陕西省宁强县交界,该区探索建立了“边界人民调解联动联调机制”,程学林与朝天区司法局一起研究探讨,如何借鉴浙江的一些经验,打造这个边界联调新模式的升级版。
回到杭州后,程学林一直与朝天区保持密切联系。谈及驻点的感受,程学林表示,这种法治帮扶协作很受当地欢迎,当地群众非常纯朴、热情,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增长了见识,受到了教育,也与当地法学法律界和广大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据滨江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司法局局长蔡文刚介绍,截至2024年1月,滨江区派驻到朝天区的驻点律师11人次,办理各类案件46件,开展法律讲座及普法活动26场次,接待来访、解答法律咨询640人次。“现在杭州数字法治发展得很快,目前司法局已经着手探索将线上驻村律师法律服务模式引入朝天区。”
“程学林律师专业素养高,工作很认真,也热心公益事业,他以帮扶为契机拓展了一些工作,在朝天跑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到学校、村社开展普法宣传,到律所传经送宝,进企业法治体检,看望慰问一些贫困学生和老人,我们这里很多人都认识他。”朝天区司法局局长冯万荣告诉本社记者。
在他看来,法治帮扶协作是破解国家一些地方法治发展不均衡的有效举措,来驻点的律师尽职尽责,主动作为,通过办案、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积案、举办培训班、进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有力地带动和推进了朝天的法治建设和法治水平的提升,而“首席”的参与更是为法治帮扶协作机制增色添彩。
程学林驻点时,每天要经过潜溪河上的潜龙桥。这座建于清末长近百米的石桥上立有一碑,碑上记载了当时的知县写的建桥过程,上面有一句话“同人于野,利涉大川”。
“这句话意思是大家在一起同心同德,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这正好契合了东西部法治帮扶协作的内涵。”程学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