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2023年审结案件899420件 比2022年上升9.7%

  本报讯(记者王蓉) 1月23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指出,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北京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首都发展,牢牢把握公正与效率主题,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按照“一马当先、走在前列”的要求奋力推进法院工作现代化,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力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支撑和服务。

  2023年,北京全市法院新收案件878247件,审结案件899420件,比2022年分别上升9.2%、9.7%。2023年,北京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35项举措全部落地,法院负责的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方案中的10项任务全面完成,大力加强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建设,着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保障企业持续运营,稳住职工就业。同时还围绕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在8家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实时实质实效落实26项司法协同举措,三地法院跨域立案、委托执行40185次。

  记者了解到,2023年北京法院用心用力办好群众身边的民生案件,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全力追赃挽损约20亿元。审结房屋买卖案件10133件,推动涉案房屋及时交付。持续打击养老诈骗,追回养老钱2000余万元。聚焦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747份,选派539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聚焦特殊群体司法需求,向残疾当事人全面敞开诉讼绿色通道,为受家暴威胁的妇女儿童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198份,向超大社区职住分离的上班族开放夜间法庭500余次,对401名身处困境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金。院庭长常态化值班接访10846次。新建“普法驿站”318个,开展法律“十进”3265次。用心用力破解群众反映突出的执行难题,大力推进司法网络拍卖,全年执行到位金额1262.5亿元。

  此外,北京法院牢牢坚持改革创新,深化落实“一号响应”诉源治理机制,全年响应诉源治理需求14853个,实现343个街乡镇全覆盖,预防化解潜在纠纷4.5万件。全面拓展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发布审判白皮书81份,推送典型案例1025个,发送司法建议667件。通过“多元调解+速裁”机制在立案阶段调解纠纷165724件。在8家法院设立依法行政培训基地,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向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电子送达、在线开庭、区块链存证等网络化诉讼服务408.1万次,12368平台持续做到联系法官到位率100%。

  下一步,北京法院将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坚持公正与效率主题,以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切身感受为导向,更加注重抓前端、治未病,更加注重审判质量效率效果的提升,更加注重审判工作的科学管理,更加注重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更加注重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首都法院铁军,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努力提升首都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