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琉璃之乡”博山的“首席”探索
突出“首席”个人品牌建设 工作触角延伸至村级
博山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西南端,整座城市依山而建,因出产琉璃久负盛名,有“世界琉璃看中国,中国琉璃看博山”之称,被誉为“中国琉璃之乡”。
2022年8月,博山区开始全面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并于当年11月召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会议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聘任仪式,标志该制度在博山区正式建立。
一年多以来,博山区法学会注重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融入政法重点工作,并探索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个人品牌建设,结合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建设,将工作触角从区级延伸至村级。
“博山区法学会坚持依托政法、融入政法、服务政法,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个人品牌建设纳入全年政法总体思路和平安建设任务清单,打造‘首席赋能·脉动平安’品牌,将工作触角延伸至村级,有效激活了法学会磁场效应。”博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刘青说。
“首席”工作与政法重点工作深度融合
在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之初,博山区法学会就明确了围绕“服务党委政府大局、服务平安博山建设”的主题主线,确立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区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及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职责。
博山区古称“颜神镇”,依托该区山头街道古窑村打造的颜神古镇景区,是2018年山东儒商大会签约项目。2022年10月开园后,吸引全国各地近10万名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年营业收入1000余万元,是淄博市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颜神古镇项目一期的顺利建成和营业,离不开一支专业队伍提供的法律保障。山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赵文擎介绍,颜神古镇项目区域结构分散且辐射范围广,区域内房屋类型复杂,辖区内居民类型多,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带来不小的难度。项目开工建设之后,大气扬尘、施工期噪声污染、拆迁款争议、分家以及养老等问题接踵而至。
山头街道法律顾问范纪洪、时任街道司法所所长王丽丽组建的法治专班,与聘请的第三方共同开展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严把法律关和政策关,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风险,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并与调解员及时化解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矛盾纠纷,助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因为在推进项目风险评估、化解矛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山头街道的推荐下,经区法学会等单位的严格把关审核,范纪洪被聘任为博山区首批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回顾颜神古镇项目的成功,我们切实感受到法治力量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更加坚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用法治手段推进化解难题。”山头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霄鹏说。据了解,目前项目二期正在推进建设,以范纪洪为首的法治专班将继续为项目二期建设提供法律服务。
此外,博山区还在案件评查、涉法涉诉案件化解中引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力量。
博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赵鹏介绍,博山区构建“法学会主导、首席专家参与、政法部门联动”的案件评查工作模式,多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作为独立第三方,参与疑难复杂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评查,查找案件执法司法过程中存在的瑕疵和问题,提出整改方向和化解建议。截至目前,博山区已组织评查案件20余起,出具评查报告20余份,相关意见均被办案单位采纳。
针对上级交办的重点涉法涉诉案件,尤其是一案涉及多部门的信访案件,博山区邀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研究讨论案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逐案分析信访积案的事由成因、解决方案和工作步骤,总结归纳问题发生规律和处置经验。据介绍,截至目前,上级交办的重点案件超过80%已经得到实质性化解。
打造“首席”个人品牌
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选聘上,博山区法学会严把“政治素质、职业操守、道德修养、法律素养、行业公信力”关口,先后聘任18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其中政法单位12人,律师行业5人,人民调解员1人。
据了解,博山区在选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过程中,主要结合已有工作基础和个人擅长领域,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首席”个人品牌。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特点之一是权威性,与市级选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注重职务的权威性不同,权威性在区县一级更多体现在工作成效上。”淄博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信斌介绍。
博山区法学会党组书记韩立霞介绍,博山区人民法院博山法庭副庭长、一级法官郑敏就是因为在家事审判上的突出贡献而被聘任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2020年10月,博山区法院设立家事审判工作室,郑敏被任命为工作室负责人。三年多来,她与团队在家事审判上作出诸多探索——率先在全市尝试创新家事审判模式,牵头发出山东省首份制式离婚证明书、全市首份家庭教育令、全市首份《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等。
2023年2月,郑敏被聘任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之后,博山区法学会在博山区家事审判工作室为郑敏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也是博山区首个“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
“被聘任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后,肩上多了使命,在审理案件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部门联动及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以案释法服务。以往化解家事纠纷的重心是在当事人起诉后,现在更加注重家事案件的源头预防,将重心转移至起诉前。”郑敏说。
博山区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副庭长杜洪芳擅长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因在涉企审判中的突出表现,被博山区法学会聘任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2020年6月,博山区人民法院与多部门联合设立“博山区人民法院助企工作室”,通过法律讲堂、调查问卷、风险提示、典型案例推送等形式开展活动,精准了解企业司法需求,快速回应企业法律问题。
杜洪芳介绍,助企工作室成立之初,该院设想通过分类转办工作模式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但实际运行中因调动力量有限,该模式运行得并不顺畅。由博山区委政法委领导、区法学会具体组织实施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为分类转办工作模式的实现提供便利,依靠政法委和法学会的力量,能够调动更多部门力量,通过会商机制实现部门联动,解决涉企疑难事项。
博山区城东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宋娉从事人民调解工作7年,是博山区家事调解的“金字招牌”,去年被聘任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并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继续在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中发挥自己擅长的矛盾纠纷化解作用,是18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中唯一一名调解员。2023年,宋娉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据了解,目前博山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数量已经增加至5处,并在颜神古镇景区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议事厅”,定期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围绕护航重大项目、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开展研讨交流。
“首席”工作触角延伸至村级
博山区在全面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中,注重“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推动优质法治资源向基层倾斜,并延伸至村级。
八陡镇是博山区陶瓷玻璃产业重要基地之一,辖区各类玻璃企业达百余家,从业人员7000余人,拥有完整日用玻璃产品生产销售链条。
2023年6月,博山区法学会依托八陡镇“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及东顶村法官联调工作站,由博山区人民法院博山法庭庭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冯志明牵头,在东顶村试点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镇综治中心、博山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和法学会会员联动机制,参与镇、村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
冯志明介绍,作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他不仅参与八陡镇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等市级重大项目、日用玻璃企业发展支持政策等重要文件规范性审查,列席党政联席会议、“三重一大”会议,为八陡镇科学决策提供法律服务,还参与村规民约制定、修订,将引导正能量与规范言行结合,使村规民约更具有可操作性。
“八陡镇充分吸纳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作为‘智囊团’,既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踊跃发声,提出有价值有分量、务实管用的法律意见,也为重大政策、项目建设提供法律风险评估意见,强化前置把关作用。”八陡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黄忠说。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东顶村改变往日重大决策仅贴公示栏的做法,将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化,每个季度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并依法依规公布村级重大决策及决策过程。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主要围绕‘四个重大’开展,村级的‘四个重大’虽然是‘小事’,但‘小事’不小,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介入,为镇、村重大决策把关及矛盾纠纷化解发挥‘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作用。”信斌介绍。
对冯志明来说,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身份与他的法官身份并不冲突,甚至是“双赢”。他介绍,不管是为镇、村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咨询,还是参与矛盾纠纷化解,都是为了从源头上降低诉讼风险,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八陡镇村居成功调解民事纠纷89件,镇综治中心调解纠纷29件,最终需要法官出面调解的案件只有9件,八陡镇未发生一起进入诉讼的民事案件,连续两年万人成讼率大幅下降,诉讼治理工作成绩显著。
“近年来,法院加强诉源治理工作,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和诉源治理紧密结合,参与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与法官工作相衔接,对我的本职工作有很大帮助。”冯志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