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乌鲁木齐市法学会积极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全面推进依法治疆 服务法治新疆建设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李增高) 2023年以来,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重大部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服务法治新疆建设,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学会的有关安排部署,乌鲁木齐市法学会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制定了《乌鲁木齐市2023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实施“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乌鲁木齐市法学会会长马志军表示,法学会以该活动为契机,建立和培养一支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伍,不断提升普法队伍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培养普法人员的为民情怀,使普法队伍服务在基层,活跃在需要法律帮助的群众身边,充分发挥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协同配合 形成合力
活动由乌鲁木齐市法学会牵头,米东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司法局、团区委、检察院、宣传部、教育局等法学会成员单位配合协作,按照职责分工顺利推进“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活动开展期间,米东区人民检察院雪莲花工作室23名员额检察官受聘为辖区42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实现辖区内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全覆盖。通过法治进校园、检察开放日、“开学第一课”、“一视频一案例一解读”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8场,受众人数1.1万余人次。为维护网络安全,法治副校长们还自导自演网络安全小视频,在米东区各中小学掀起“看视频 学法律 护自己”的热潮。
米东区教育局组织全区42所中小学、74所幼儿园,1165名法治课教师、1158名少先大队及共青团辅导员参与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并邀请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米东区分局及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针对辖区42所学校五年级至高二年级36000余名学生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反电诈、禁毒教育等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截至目前,米东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青骄第二课堂)、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注册率、课时完成率、参与率均达到100%,并建有两所禁毒宣传教育基地(乌鲁木齐市第104中学、第122中学),1所护苗示范站(乌鲁木齐市第114中学)。
此外,共青团米东区委员会联合教育局组织全区42所中小学开展“法治毕业典礼”活动,对全区69000余名学生开展党史、宪法、民法典、国家安全法、野生动物保护、反电诈、禁毒等相关内容的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广大师生的法律法规知识面。活动期间共开展校园法治讲座85场,举办模拟法庭4次。
在深入社会基层,面向各族群众进行法治宣传方面,乌鲁木齐市法学会依托米东区法治文化公园、民法典文化广场、乡镇法治文化小游园等基层法治宣传教育主阵地,组织辖区15家司法所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伍在主街道商超、步行街、市场、小区、企业、乡村田间地头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普法宣传,向群众发放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资料850余份,发放海报4000余份,现场解答340余人次,惠及群众2000余人,受教育3620余人次。
丰富载体 创新方式
为了全面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制,充分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平台,把“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有机融入年度普法宣传活动总体安排,乌鲁木齐市法学会印发宣讲提纲,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宣讲纳入计划。同时,按照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七进”活动要求,利用中秋、国庆、全民国防教育月等契机,组织“稻粒”宣讲团、“红山之声”居民宣讲站、基层党组织和草根宣讲员等力量,采取社会热词微宣讲、道德讲堂、新疆“花儿”、阿肯弹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个性化、分众化、通俗化的各类主题宣讲1850场次,利用米东区“稻粒”宣讲团在基层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3场、市委“红山之声”百姓巡回宣讲团宣讲活动2场。
为大力推进普法宣传,让法治宣传“有声有色”,乌鲁木齐市法学会还联合米东区法学会融合新媒体矩阵,通过“米东区零距离”“米东好地方”等App平台设置“普法进行时”“普法微课堂”“宪法宣传周”专栏专题;通过“平安米东”“油城公安在线”“乌鲁木齐米东检察”“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米法之家”抖音号,“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委政法委”“米东检察”“乌鲁木齐米东区法院”微博,“乌鲁木齐米东检察”“乌鲁木齐米东区法院”今日头条号等,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取得了较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