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一国两制”理论集中展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一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领导人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一国两制”和港澳工作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我们党对“一国两制”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高度。这些重要论述是对“一国两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推进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一国两制”理论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我国现行宪法序言明确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从未中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中华儿女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天下为公、九州共贯、兴亡有责、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等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传统节庆习俗、唐诗宋词、民间信仰等内涵丰富的文化习俗早已融入中华儿女共同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情感。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成为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和中华儿女的血脉相连、手足相亲的深厚情怀为“一国两制”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情感纽带,也成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新时代“一国两制”理论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一国两制”作为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统一的国家之内,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个别地区依法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在过往的人类政治实践中还从未有过。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新时代“一国两制”理论既是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也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全人类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新时代“一国两制”理论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民族在探寻民族复兴强盛之道的过程中饱经苦难沧桑。“统则强、分必乱”,成为中国几千年历史探索发现的科学规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和势所决定的。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任何抗拒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径,根本过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这一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我国现行宪法序言明确强调:“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这以国家最高法的形式强调了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

  新时代“一国两制”理论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一国两制”体现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求大同、存大异。“一国两制”强调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前提下,香港、澳门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进入新时代,香港、澳门地区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这充分体现了我们持续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不断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不懈努力,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

  新时代“一国两制”理论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一国两制”包含了中华文化中的和合理念。实现国家统一,既可以通过和平方式,也可以通过非和平方式,在过往的人类政治实践中,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兵戎相见、大动干戈,这几乎成为一个历史定势。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就提出和平统一的主张。1984年12月19日,经过历时22轮艰苦谈判,《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订,保证了香港回归的和平顺利进行,为国际社会通过和平友好协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范例。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我们真诚希望所有台湾同胞,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样追求统一,积极参与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正义事业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理论实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一国两制”理论集中展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两个结合”科学理论指导下,必将不断彰显更大的理论魅力与实践伟力,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