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动的offer》嘉宾分享:法科生如何应对求职择业

  不久前,由腾讯视频推出的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5》正式收官,第五季节目回归律政行业,呈现多位法科生在一个月实习期内争夺律师事务所转正“offer”(录取通知书)的真实场景。

  节目播出后,各项数据十分亮眼,是2023年最火爆的职场类综艺之一。同时,该节目中,实习生们在面对各项课题考验中的表现,也是不少法科生在求职择业时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近期,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第二十二届“文化法治现在时”开幕式暨《令人心动的offer5》职业指导与法治传播交流会,邀请《令人心动的offer5》带教律师、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思远,《令人心动的offer1》实习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李浩源,《令人心动的offer2》实习生、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律师詹秋怡,《令人心动的offer5》实习生胡明昊、黄凯和王艺妍妤,围绕着参加节目的收获、个人选择和成长的心路历程、如何提升职场竞争力、对在校生的求职建议等话题进行交流分享。


  “从情绪中抽离”

  《令人心动的offer5》不仅让几位律所“实习生”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带“火”了几位“带教律师”,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思远就是其中一位,她先后获清华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并且在正式工作不到6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在谈及实习生录用标准时,刘思远表示,律师行业首先会考察实习生的专业能力,但同时也看中两个基本能力,即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工作态度)。

  综艺节目中,刘思远展现出了优秀律师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但是在中国传媒大学的交流会上,她却坦言自己初入职场时,差点儿是被“开掉的”,因为在职业状态上迟迟不能“开窍”。

  能度过这一瓶颈期,她将原因之一归结为稳定的心态。她坦言,无论遭遇怎样的批评,她始终“带着笑容面对问题”,也因此得到了带教律师的认可,顺利在职业生涯中步入下一个阶段。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的胡明昊是拿到律所“终极offer”的三名实习生之一,谈到实习体会时,他同样认为稳定的情绪非常重要。

  “大家在节目中可以看到,我是一个非常容易紧张的人,甚至会紧张到影响我在工作上的发挥,在节目录制期间以及结束后,我越发意识到,做事情总是有方式方法的,即使在面对比较重大的工作时,还是要专注投入‘工作’这件事,而不是沉浸在‘情绪’里,然后按部就班地以一种专业的态度来做事。”胡明昊说。

  此外,则是要具备沟通交流的能力,“比如法学院同学的期末考试可能会有一道题考到合同问题,例如买方没有支付价款,应该怎么处理,考题会给出明确条件信息,但在现实生活中买方到底有没有支付价款、卖方货品到底合不合格、双方到底有没有签订有效的合同,都需要通过律师进行调查取证,因此尤其是作为法律行业从业者,与人交流是特别重要的。”胡明昊说。

  “良好心态的背后是周全的准备。”这是《令人心动的offer5》的王艺妍妤在实习日记中写下的一句话,本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且具有多段律所实习工作经历的王艺妍妤,作为第五季的“踢馆选手”,一出场就带给其他实习生极大压力,随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拿到了offer。

  她谈道,“万全的准备”是指在面对自己熟悉的领域时,应该钻研“吃透”,理顺逻辑。“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其实也不用太过担心,去学就是了。”王艺妍妤表示。

  “焦虑本身可能来自当下,因为并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所以我们在面对各种选择的时候,才会觉得焦虑跟迷茫,这就要告诉自己有舍才有得,踏实地应对准备。”王艺妍妤说。


  关于“抉择”与“目标”

  一边是一份尚可的工作,另一边是一份自己更喜欢但前路不明确的职业,应该作何选择?

  这是许多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对此,在这次的分享会上,也有学生向嘉宾进行了提问。

  对此,《令人心动的offer5》实习生黄凯的选择显然是极为坚定的,黄凯本科学医,因为对本科专业不够喜欢甚至“感觉痛苦”,他经历了五次跨专业考研,最终“上岸”清华大学法学院。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其实有很多人给予过我帮助,我希望我未来是一个有温度的人,可以帮助到别人,这也是我坚定考研的原因。”谈到学习法律专业的原因时,黄凯表示。

  “经过这两三年短暂的职场生活,我觉得自己是否喜欢从事的工作真的是太重要了,它直接决定着你整个人生的幸福度。”《令人心动的offer2》的詹秋怡也拿到了offer,在过往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她对娱乐法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转向成为娱乐法领域的律师,詹秋怡也经历了重重波折。

  “我拿到offer后,其实应该去非诉讼团队,但是为了去诉讼团队中的娱乐法组,我又重新进行面试,再一次拿到了offer,随后为了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我又到另一个律所的娱乐法团队工作。”詹秋怡表示。

  她同时也谈道,在面临职业抉择时,首先应该要确定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此外,如果已经有一份稳定工作,但是想去做“更喜欢”的工作,应该对相关行业有足够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确保“转行”之后不会后悔。

  《令人心动的offer1》的李浩源同样提到实践和经历的重要性,在拿到律所转正“offer”之后,并没有选择入职律所,而是继续学术道路,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我在公检法单位以及律所等都有过实习的经历,但是综合下来,我觉得对理论研究更感兴趣,因此‘学术路线’可能比较适合我目前对生活的规划和我想表达的东西。”李浩源表示。


  “充分了解自己”

  在分享会的互动环节,“求职经验”也是在场学生问得最多的话题之一。

  对于这一问题,刘思远的回答深深折服了在场的师生:“12年前我自己找工作的时候,很多同学是‘海投’的,然后到处去面试,但我是比较笃定的,我其实从高中开始就知道自己想从事法律行业,也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所以我在大学阶段寒暑假就通过在公检法等部门不断地实习,明确我自己最想去做诉讼,我也具有这方面优势,那我就定了诉讼方向。”

  随后,她直接向两家诉讼部门实力较强的律所投递了简历,并且顺利拿到了两个offer。

  “每个人的路径都是不同的,如果把我自己的故事提炼出来,就是‘了解自己’和‘了解行业’,这也是我在整个大学阶段都在做的事情。很多人说我的职业生涯像是开了‘两倍速’,这和我之前很早就找到自己的目标,而且根据这个目标找到最合适高效的路径有关。”刘思远表示。

  李浩源则谈道,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运气”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调子要定低,心态要放缓”也是必要的,先找到一份工作再寻求更好的机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有些公司可能规模不大,但是员工离职后的工作去向都非常好,这方面的信息也可以进行了解,可以供我们在求职时参考。”李浩源表示。

  王艺妍妤给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同样是“留在桌上”,即首先保证自己成功进入职场,然后按照自己的期待一步一步行进,“如果时间线拉长一点,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机会实现目标的。”

  黄凯则从自身经历出发,建议同学们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至少你投简历的单位应该是你有一定兴趣的,不要为了有一份工作花费大量时间,但最终你不会去。”黄凯表示。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则表示,对于在校学生,除了上课学习,也要更多地去实践,去接触“人”,以便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下行业发展现状,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并做好准备。

  此外,她还从实际出发,建议同学们做好“形象管理”,对面试的简历、服装、照片等都要精心准备,从细节处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