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发布《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当事人诉讼问题解答》及案例
本报讯(记者任文岱) 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当事人诉讼问题解答》(以下简称《解答》)和侵犯商业秘密十大典型案例。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鱼水介绍,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权利范围不具有公示性,侵权行为相对隐蔽,权利人举证存在一定难度。为引导当事人在诉讼中更好地完成举证责任,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2021年对外发布的《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诉讼举证参考》的基础上,针对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的新问题和市场主体的新需求,修订完成了《解答》。
据悉,《解答》全文共计61条,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商业秘密的概念及其法定构成要件,第二部分是商业秘密诉讼主体,第三部分是侵权行为,第四部分是民事责任,第五部分是程序事项。《解答》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对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全流程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解答,更加直观、具体地为当事人完成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举证提供了有效指引。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三庭庭长、竞争垄断委员会主任谢甄珂发布了侵犯商业秘密十大典型案例,分别为侵犯激光削波装置商业秘密案、侵犯蛋鸡新品种配套系商业秘密案、侵犯电路板设计商业秘密案、侵犯房产档案数据软件商业秘密案、产品终端消费者被诉侵犯商业秘密案、侵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商业秘密案、侵犯学员ID商业秘密纠纷案、侵犯数据商业秘密案、“冒名顶替”原单位关联公司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案以及侵犯客户名单商业秘密案。
据介绍,这些案例涵盖光电、软件、生物、互联网、大数据等传统及新兴领域,既明晰了商业秘密法定构成要件的认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和转移等传统商业秘密案件的裁判标准,又提炼出数据、动物品种、电路板设计、电子地图等新领域、新业态下商业秘密案件的审判规则,有助于企业做好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提高商业秘密保护及维权能力,也为统一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的标准,健全完善商业秘密司法行政协同保护机制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