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江苏省法学会会长周继业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更多法治力量
——专访江苏省法学会会长周继业
自2021年以来,根据中国法学会的部署要求,江苏省法学会在总结以往法律服务实践的基础上,集全省法学会系统之力,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打造成新的履职效能增长点和特色工作亮点,探索出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法治实践品牌。
近日,江苏省法学会会长周继业就江苏省全面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情况接受本社记者专访。
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动“首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记者:在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过程中,江苏省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建章立制?
周继业:江苏省法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中国法学会的有力指导下,全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有序推进。
注重整体谋划,在统筹考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定位、目标、任务和措施的基础上,2021年9月率先出台《关于探索实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通知》,为江苏各地推进工作锚定目标明确方向。在绘好全省“总蓝图”的同时,推动各设区市出台各自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县级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指引》,确保工作落实落地。省法学会还会同省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江苏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立法工作,一方面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立法,另一方面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纳入立法,努力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立法的“江苏样本”。
为激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履职尽责,江苏各地因地制宜建立相关制度。无锡市广泛听取相关单位及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意见,形成《无锡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规则(试行)》;常州市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推选聘任办法、工作流程规定、工作考核办法、制度流程图、保密工作方案等“1+3+N”工作制度体系;扬州市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扬州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建设总体方案;淮安市制定出台《工作方案》及《工作流程图》,细化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宿迁市制定《宿迁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规则》,明确工作任务、议事规则、权利义务和考核奖惩等。
记者:江苏省在选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上有哪些举措、特点和创新尝试?目前全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队伍建设情况如何?
周继业: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已实现全覆盖,建成专家库217个、成员3123人,累计为1300多件案件提供法律咨询意见,推动一批多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得到切实解决,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全省各地立足实际,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队伍建设除了按行业、专业或专家职业划分外,还做了不少有益尝试。泰州针对全市6个特色产业,建立靖江船舶等30个护航产业发展法律咨询专家库;南通根据产业特点组建建筑业等8个二级专家库;南京在14所高校法学院系中遴选出涵盖涉外法治与自贸区法治等8大领域的法律咨询专家库;盐城组建服务保障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等9个法律咨询专家库;徐州上下联动,指导新沂市结合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创新,建立覆盖全市各乡镇(街道)的法律咨询专家库。
记者:江苏省在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中,如何发挥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
周继业: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关键。在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中,注重发挥“头雁效应”,将各级法学会主要负责同志明确为抓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求省级法学会负责同志要带队到县级开展工作,市级法学会负责同志要带队到乡镇一级开展工作,各级法学会负责同志每年要亲自督办1—2个案件或完成1项重大课题,做到重大事项亲自部署、重要案件亲自跟进、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确保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形成一级抓一级、共同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从各地实施情况来看,苏州市法学会负责同志直接参与“智能车联网立法”调研,徐州建立“会领导带队、首席专家领衔、法律专家参与”的组团式包挂联系县区机制,扬州牵头在经开区建立市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连云港两级法学会负责同志多次带领专家团队深入石化产业基地等市级重大项目,都取得较好效果。
创新思路举措,全面提升“首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记者:“郡县治、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级治理。为更好发挥县级法学会的作用,夯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基层基础,江苏省法学会还会有哪些引导和举措?
周继业:县域既是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难点,更是工作发力点。今年11月7日,江苏省法学会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全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会议召开。此次会议上,6个进行工作交流的地方法学会都来自县级,就是突出基层导向,把牢县级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推动用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这把“金钥匙”。
省法学会及时了解全省工作开展情况,协调国家级和省级媒体总结推广各地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重点加强对县级法学会的指导和帮助。市级法学会要推动县级法学会在综治中心、调解中心、会员之家等设立和完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实现力量配置、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县级法学会要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延伸工作触角、优化法律供给、织密服务网络,发挥好在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法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记者: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并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其中一个“新”是,“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江苏省如何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为抓手,助力完成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提升的重大任务?
周继业: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江苏“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深刻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对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殷切期盼。
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对江苏的三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江苏要找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城乡基层治理、服务地方法治实践的结合点。
一是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相结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建设,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进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成为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相结合。积极推动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嵌入“首席把脉”这一环节,重点就重大决策项目的合法性开展评估论证,对防范化解法律风险提出意见建议,助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更好发挥稳评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减少风险的“防火墙”作用。
三是与企业合规改革相结合。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行企业合规改革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优势作用,助力企业进行合规整改、规范守法经营,助力执法单位建立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的制度体系,助力司法机关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合规司法制度体系,为企业合规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优质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记者:9月26日至27日,全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举行。江苏省准备如何落实会议精神,在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中有何计划和打算?
周继业: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是一项创新性法治实践,中国法学会把这项工作作为法学会的“金字招牌”来打造。我们要紧密结合江苏实际,进一步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在深化拓展、走深走实上下功夫求实效,努力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成为全省法学会提升履职效能新的发力点增长点,成为江苏省法学会工作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的新品牌新亮点。
我们要在“四个重大”基础上,进一步着眼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范围向三个方面拓展。
一是向优化营商环境拓展。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聚焦研究解决法治化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优化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让广大企业家安心投资、专心经营、全心发展等方面积极出谋划策,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向维护国家安全拓展。针对金融、网络、生物、生态、能源、粮食等新领域安全风险,围绕反渗透、反颠覆、反窃密和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斗争需要,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维护国家安全制度和策略设计,充实和丰富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助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水平。
三是向保障改善民生拓展。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加强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法律问题研究和咨询服务,在接群众法律话题、答群众法律问题、解群众法律难题的过程中,满足群众多元法治需求,切实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