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法学会谱写京津冀法治协同发展新篇章

  即将于12月16日举办的首届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引起京津冀三地法学法律专家学者的热切期盼。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被正式明确为重大国家战略,弹指一挥间,匆匆近十年。这期间,河北省法学会引领全省法学法律工作者,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保障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前瞻性、对策性、应用性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研究,举办京津冀法学交流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从纸面落到实地,通过《法治参阅》或专项报告等形式呈报调研成果,为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服务保障,贡献了法学会的智慧和力量。


  率先倡导“五项共识”机制

  新时代的燕赵大地,一派勃勃生机。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被明确为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为开展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要求。

  当年6月,河北省法学会向北京市、天津市法学会提出关于加强京津冀法学交流的倡议,得到两地积极热烈响应,自此开启了京津冀法学交流合作机制。随即,三方法学会负责人在天津市共同签署了“京津冀法学交流合作机制框架协议”。

  该协议约定,运用京津冀法学法律人才互补优势,促进京津冀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度交流,建立“区域法学会定期协商沟通机制、法学研究交流机制、法学人才资源共享机制、法治宣传共享机制和法律咨询服务共享机制”五项合作机制,为推动京津冀区域依法治理、法学交流、法律服务提供了新的平台。

  2015年4月16日,经过河北省法学会积极筹办,京津冀三省市法学会在石家庄市召开了第一次合作交流工作会议。会议上大家集思广益,围绕法学研究、法学人才、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层次交流。三地法学会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大局,按照“主动去做”“一定做实”“努力做深”的工作思路,从宏观性和战略性的高度达成凝聚共识、合作共商、资源共用、联手共做、成果共享等“五项共识”。

  三省市法学会约定,在法学研究、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等方面合作达成一致意见,每年召开工作会议,共同协商本年度合作事项,共同建立京津冀法学人才库、开通网站窗口,实现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共用。联手共同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三省市法学会形成的优秀成果共享,分别呈报当地党委、人大、政府等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十年成果丰硕

  京津冀法学会交流研讨会创办以来,收到大量有分量、有见地,针对性、应用性强的研究成果,为推动区域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在协同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河北省法学会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对策”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且组织相关院校和实务部门以及唐山、廊坊市法学会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

  在第二届京津冀法学交流研讨会上,一篇题为《落实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要求,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到位法律保障》的文章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该论文着眼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京津冀协同立法的理念、机制、内容及工作重点提出具体而详尽的建议。论文作者代表河北省作了主题发言。同时,该作品还在第七届法治河北论坛被评为优秀论文。颁奖词评价,该研究报告着眼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对相关部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8年11月8日,在保定市召开的第四届京津冀法学交流研讨会上,三地法学法律工作者围绕“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创新”主题,多层面多角度进行研讨。9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立法的现实检视与发展路向、京津冀环境协同立法机制探析、京津冀医养结合协同发展的障碍与克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益建议。

  2020年1月,河北省法学会将部分京津冀法学交流研讨会优秀文章进行编辑,并编报《法治参阅》特刊。

  截至目前,京津冀法学交流研讨会已举办八届,仅河北省法学会就收到投稿500余篇。征文范围、投稿数量、文章水平不断提升,影响力、权威性日益提高。


  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澎湃出发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他强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如何更加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何使京津冀法学交流合作机制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7月,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法学会决定将京津冀法学交流研讨会进一步升级。经过调研、研讨等详细的工作后,根据新修订的《京津冀法学交流合作机制框架协议》,将已经举办八届的“京津冀法学交流研讨会”更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

  据介绍,升级后的论坛,旨在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保障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前瞻性、对策性、应用性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研究,为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服务保障。

  据了解,首届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在中国法学会指导下,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法学会联合主办,天津市法学会承办,将于2023年12月16日在天津市举行。

  根据论坛组委会第一次会议精神,会议主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法治促进,分论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目标的法治体系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科学立法研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法治化手段研究、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法治保障研究等内容。

  河北省法学会联络部副主任宋佳告诉记者,升级后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论坛影响会更大、品牌会更响亮,将会吸纳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聚集更广的“法治智囊”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学术盛宴助力高质量协同发展

  相聚燕赵大地,碰撞思想火花,聚集发展动力。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法学会主动发挥“智囊团”作用,举办了多次“多款”多届的学术盛宴,针对一些新的探索和思考,法学法律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们发表了各种各样的真知灼见。

  2016年11月8日,由河北省法学会主办的第七届“法治河北论坛”,会议的主题是“京津冀法治建设协作机制的理论与实践”,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法治保障问题、司法改革问题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河北省法学会广泛征文,来自京津冀三省市的专家、学者结合会议主题撰写、提交了115篇论文,多层次、多视角对“京津冀法治建设协作机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针对京津冀协同立法、司法统一裁判标准、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行政调解制度、冬奥会法治保障等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从2016年至今,河北省法学会及学科研究会,还连续举办了四届京津冀法治论坛。这“款”论坛活动,深化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法治话题,推动学界和实务界围绕经济法、财税法、国际法和法哲学领域的问题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对相关领域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021年12月,第十六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在石家庄市举办。会议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分论题为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社会治理法治化,主要针对京津冀大区域或市域、县域等问题研究。

  河北大学位于保定市,地处京津冀核心圈,紧邻雄安新区,该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积极建言献策,取得了良好社会经济效果。在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河北省法学会还联合河北大学国家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举办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区域法治创新论坛,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在每次的会议上,众多专家教授针对京津冀协同立法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区域法治创新如何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法治新问题等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除此之外,河北省法学会还联合省法学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宪法学研究会、经济法研究会、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部门,举办了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法治论坛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宪法保障论坛。

  通过上述学术盛宴可见,河北省法学会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法学会力量,奋力谱写了法治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抓住“牛鼻子”发挥法学会力量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员令,自然也是河北省法学会抓住“牛鼻子”发挥法学会力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遵循。

  建设雄安新区,法治不能缺位。2017年5月,河北省法学会召开雄安新区法治保障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新区建设中涉及的房屋买卖纠纷、土地征收拆迁、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历史文化遗产梳理、金融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还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引和保障作用,从法治保障层面为雄安新区建设建言献策,提供参考建议,为河北省委、省政府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和建议。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平稳有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2018年11月,河北省法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京津冀法学交流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分别从建设雄安新区的重要意义出发,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强化法治保障,为新区建设提供依据,修订、完善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法律规范,人才引进制度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等方面积极交流、建言献策。

  2019年11月,在河北省法学会主办的第三届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区域法治创新论坛上,河北省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周保刚作《雄安新区“法律供给”问题》的专题报告。

  2021年9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是雄安新区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也是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在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上行稳致远的重要立法成果和法律依据。实施前夕,河北省法学会举办了学习宣传贯彻《河北雄安新区条例》研讨会。河北省法学会副会长(兼职)、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主任梁平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对《河北雄安新区条例》制定出台的重大意义、重要内容、重要制度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并对做好学习宣传与推动实施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召开专题研讨会,充分体现了法学法律界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关心关注,体现了新时代河北法学法律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周保刚表示。

  “华北明珠”白洋淀地处雄安新区。2023年5月,河北省法学会联合河北大学法学院举行“江河战略视域下白洋淀流域生态安全法治”专题研讨会,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白洋淀流域生态安全法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进一步强化白洋淀流域生态安全法治保障。

  十年弹指一挥间。燕赵大地上,一个个新变化,一幅幅新图景,京津冀协同发展绘就的新篇章,展现着燕赵儿女凝心聚力奋斗的新风貌,蕴含着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为促进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的法治智慧和力量,充满着对京津冀法治协同发展更多向好变化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