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地下钱庄大案
本报讯(记者马震坤 通讯员范国臣)日前,记者从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了解到,该局成功破获一起以“对敲型”非法买卖外汇的地下钱庄大案,由于此案涉及山东、广东、黑龙江、江西、福建等14个省市,兰州公安同时发起全国“集群战役”,与兄弟省市紧密协同,一举端掉了一个涉案达20亿元,涉及人员2500余人的“金融黑洞”。
精心伪装,“地下金融”暗流涌动
随着全球化经济和信息化科技的高速发展,从事非法汇兑的不法分子层出不穷,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不断加强与金融机构、外汇管理部门协作力度,不断强化对地下钱庄的“侦、查、打、控”一体化力度。今年5月,民警在一条不起眼的转账线索中发现了端倪,他们经过抽丝剥茧,分析研判,感觉“异常转账记录”的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据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王学农介绍,“对敲型”地下钱庄又称“对冲型”地下钱庄,不法分子从事跨境资金汇兑活动,与境外人员勾结,协助他人进行跨境汇款交易及非法购兑外汇活动。为了更好地隐蔽自己、逃避侦查,其中大多数采用境内交割人民币、境外交割外币,资金形式上不跨境的汇兑方式,实现资金实质上兑换和跨境转移。比如,当境内客户需要资金出境时,将境内人民币转账至地下钱庄指定的境内账户;地下钱庄在境内收到人民币之后,通知其境外组织将相应的外币划至境内客户指定的境外账户,反之亦然。
王学农告诉记者,他们在线索梳理时发现了这条异常转账记录,转账手法特别像“对敲型”地下钱庄,对此支队立即抽调精干警力,加大对该线索的进一步深挖力度。为了查清线索背后可能隐藏的“金融黑洞”,兰州公安当即成立“5·23专案组”,对案件开展全面细致的调查和侦破工作。
抽丝剥茧,“智力博弈”拨开迷雾
侦查初期,民警发现转账账户多如牛毛,他们虽然多次按图索骥,但每次查到的源头账户都不是警方要找的目标账户,民警迅速调整侦查思路,将纷繁的线索搜集起来建立拓扑模型图,把所有资金流的承接点通过拓扑线连接起来,寻找线索最多的交汇点,通过交汇点账户碰撞研判,最终锁定赵某成的关键银行账户。侦查发现,赵某成在香港设立了汇款中心,以本人及亲属名义开设大量账户,长期为客户进行跨境汇款兑汇,从中赚取差价和佣金。经核实,他的个人账户近期流水就达上千万元。
待时机成熟后,9月12日,民警在云南昆明官渡区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赵某成、马某才、马某明,现场查获多个网银、U盾以及各大银行的储蓄卡、信用卡20余张,手机7部,随后冻结银行账户124个,扣押资金9000余万元。
“抓捕嫌疑人只是第一步,资金渠道、流程取证才是案件中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经侦支队四大队民警张易星告诉记者。“在赵某成各个资金平台查到的交易流水就多达20多万条,很多资金为了不被轻易追查到,被数十次拆分、合并,交易流水非常复杂,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碎片拼起来,构成一张完整的‘犯罪证据图’。”经侦支队四大队民警柳青云说。
案中有案,“集群战役”一网打尽
为了一举端掉这个地下钱庄网络,兰州市公安局向公安部申请发起全国“集群战役”,民警分成多个组,奔赴山东、广东、黑龙江等多个省市开展调查取证。在省内外,兰州公安协助广东广州,云南昆明,山东烟台、临沂,吉林辽源,甘肃白银等地警方查获涉及骗取出口退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非法经营、虚开增值税发票等多名犯罪嫌疑人,彻底破获了牵涉“5·23”案中的其他“案中案”。经初步审讯,此案主要嫌疑人赵某成对自己实施非法经营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其他涉案人员因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已移交外汇管理部门做进一步处理。
据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金江海介绍,近年来,地下钱庄突飞猛进,从个体、家族经营,已发展成公司化、集团化,从最初集中于沿海地区,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目前已在西部内陆省份蔓延,经营网络覆盖全国乃至国外,它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其中非法资金借道地下钱庄进行“洗钱”,许多不想通过正规渠道兑换外币的企业和个人,更是成了地下钱庄这个“金融黑洞”的“帮凶”和“助推者”。
兰州公安提醒,要坚决抵制地下钱庄非法行为,换汇兑汇请找合法可靠的金融机构办理,切勿抱侥幸心理,任何企业和个人,一旦被查出与地下钱庄发生交易,将受到公安机关的调查和外汇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只有守住法律底线,才能守好“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