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数字时代的法治文化建设
人类已来到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法治建设必将衍生出法治文化、法治文明新形态。全新的数字法律应用场景、数字法治运行模式、数字法学研究思维理念将不断形成。数字化时代的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治理、法治文化都将面临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化新技术重构。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浪潮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把互联网法治文化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汇聚网上网下法治文化同心圆。
“数字化转型”构建的新型文化形态
数字时代法治文化是对传统法治文化形态的一种创新,随着法治数字化转型,传统的法治运行模式、经验与知识,已经由数字技术全面融入数字法治活动中,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法治运行文化,即数字化、人工智能创新的网络文化、数字文化、算法文化。
数字法治文化是建构一个数字社会、数字生产生活方式、数字治理体系的过程,是数字法治各种系统之合成。数字法治作为数字法治文化的内涵组成之一,尤其是从数字技术层面对法治的重新构建,带来法律意识与法律意义、法律本体与法律系统的变革,拓展了法学研究的系统与范畴。
数字时代法治文化建设思考
数字化法治文化是数字科技革命催生的现代法治新形态、新思维、新精神内涵,正在重构重塑数字时代法治运行的时空场景、方法手段、功能作用。从世界范围看,加快数字科技在法治领域的应用、法治思维的创新、法学学科和数字法治文化建设成为数字化时代全球法学、法理、法治发展交流互鉴的持续生命力,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创新法治文化理论。将数字化与实体法治文化融合建设,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系统终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新成果。数字化法治文化成果将法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通过数字化形式呈现给人民群众,让人们浸润在大众化的数字应用场景中理解法治、体悟法治,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变成行动自觉。
二是坚持以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基本内容。推动数字化法治文化建设,关键是充分发挥好数字化载体、数字化场景、数字化产品的作用,以数字化方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法治的理念、价值、原则、精神贴近民众。广泛宣传民法、刑法等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聚焦“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数字法治产品,开展专题性、集中式的法治文化塑造;与法治文化广场、长廊、公园、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现实阵地相结合,通过电子屏等数字方式把法律送到群众身边,打造法治底色深厚、文化元素鲜明、技术手段先进的法治文化建设精品。
三是坚持以创新数字化供给为重要支撑。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时空壁垒,建立了以需求者为中心的全新模式,让人们获得法治服务更为便捷、感受法治体验更为直接。以智慧法院、智慧检察、智慧执法、数字政府等法治应用场景为重点,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通过亲身体验数字化法治的运行过程,感受数字赋能最新应用成果所蕴含的公平、公正、效率等法治价值。整合法治文化数字资源,建设数字法治文化设施,形成涵盖法律规范、案例资源、理论成果、前沿动态、法治作品等在内的法治资源数据库。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微信、抖音、快手等受众面广、用户量多的新载体,通过数字化场景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营造全社会学习法治、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四是坚持以增强全民法治自觉为最终目的。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区并存的时代,使法治成为覆盖现实社会与网络社区的文化基因,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民群众的惯常行动,是实现数字赋能法治文化建设的目标。在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传输存储及数据治理等环节,要自觉践行法治精神,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数字标准。通过触手可及的数字法治产品,潜移默化地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把是否合法作为评判行为的最低标准,打造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强大文化磁场,形成坚实的法治向心力、引领力和推动力。
(作者单位:国廷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