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法规学讲义》浅析

党内法规学的理论与体系创新及实践贯通

——《党内法规学讲义》浅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营造了尊崇制度、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之治、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在此背景下,党内法规学教材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2020年出版的“马工程”教材《党内法规学》,对于构建党内法规自主知识体系,推进党内法规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于初学者而言,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其体味特定学科的“第一印象”,也是直观了解这一学科理论基础、基本规范和实践运行的最佳媒介。东南大学法学院刘练军教授最新著作《党内法规学讲义》(以下简称《讲义》)从学科属性阐释、基本原理概述、具体制度分析、实践运行机制等方面对《党内法规学》作了系统性阐述,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益尝试,可以用“理论创新”“体系完备”“实践贯通”来概括其特点。


  《讲义》的理论创新

  正如作者在“绪论”中所剀切指出的:“党内法规学的创立是中国学术创新的一项伟大成就,是中国学科建设的一个重大进步。”《讲义》明确了一门学科的独立性首先表现在研究对象的独立性上。在作者看来,党内法规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如下四个层面。一是党内法规学的基本原理。对于法学研究而言,一门学科必须有相应基本原理的支撑,在党内法规学中包括其本质与原理、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作为政党所制定规范的政治基础以及党规与国法关系等。二是党内法规的发展历程。党内法规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相伴而行,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基因和精神主旨,党内法规发展历史是当然的研究对象。三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可谓是从实定法角度对党内法规进行分析,也是党内法规学构建和研究的重点。四是党内法规的实践。党内法规能真正起到管党治党作用,重要的是确保所制定的党内法规能得到执行,从动态中把握党内法规,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党内法规条文背后的实质价值和规范要旨。


  《讲义》的体系完备

  党内法规学学科体系的成熟需要我们对党内法规的整体架构有着科学的认识,将纷繁复杂的党内法规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抽象概括为不同的门类,这不仅有助于深入推进依规治党,也有助于党内法规学人才培养。基于不同的认识和标准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党内法规学划分为不同体系。如《讲义》将党内法规学总论分为党内法规的概念和本质、结构与分类、制定与修改、解释与实施等,涵盖了党内法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理论,对于从总体上认识党内法规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不宁唯是,党内法规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体系划分在相当程度上切合了法律的一般认识规律,也同学生的法学知识结构相符。因为在大学本科阶段,法理学教材和课程都会重点阐述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法律解释、法律实施,在知识体系上可以做到衔接,也能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比较性学习,从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认识。

  在分论中,《讲义》按照“1+4”的体系架构,分别阐释了党章、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党员义务和权利、依规治党等论题。《讲义》在官方分类的基础上作了学理化处理和进一步升华,如以专章分析党员的义务和权利,这对于我们理解党员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具有重要意义。在党组织职权与国家机关职权的衔接方面,《讲义》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二者应当如何衔接的路径。


  《讲义》的实践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对党内法规实施的关注,不应仅仅研究党内法规体系的内部活动,还必须以适当方式与国家法律的实施相互观照,形成党内法规实施和国家法律实施的有序互动。恰如《讲义》所指出的,党内法规“制定是起点,解释是中间环节,其重点都是实施”。可以说,党内法规的实施也为党内法规学乃至整个中国法学研究提出新的命题和努力方向。《讲义》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在这一问题上的学术努力,除了用较大篇幅阐释党内法规解释、实施和如何推进依规治党外,作者还引用了较多的案例或者各级党组织的文件,对于我们把握相关问题大有裨益。

  一言以蔽之,在党内法规学教材不断发展的当下,无论是对于理论研究者还是初学者,《讲义》在上述三个方面的特征都足以证明,它是一部勾勒党内法规学知识体系、打好党内法规学研究基础、捕捉党内法规学研究前沿的典范之作。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