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依法治企中的作用

  依法治企、依法兴企、依法强企是推进现代化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落实《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需要企业更好发挥法治工作对“十四五”时期自身改革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很多都处在国际竞争最前沿,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首先必须建设一流的企业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有效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推动企业行稳致远。

  企业加快制度化法治化建设,一方面要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抓住干部员工的法治思维培育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党的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培育干部员工法治思维,推动全面依法治企向基层延伸,应充分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教育引导干部员工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切实把依法治企落实到基层。


  一、推动党纪法规教育与党内生活紧密结合

  新时代以来,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对党纪法规的掌握,成为党员员工投身于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必备技能。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带头严格遵规守纪,带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认真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等要求,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引领广大党员干部依法依规办事。

  党纪法规教育等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党建责任层层递减,“上热中温下凉”现象仍然存在,“法乎其上取其中”难以解决。原因之一就是同级干部政治站位不同。机关岗位党员干部概念能力强,善于顶层设计、分解任务,习惯考虑达到的最终效果。基层岗位党员干部,多是生产管理副手或技术骨干兼任,技术能力强,善于不折不扣带动执行,习惯考虑规定措施完成度,每年接受的培训多为党务流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在基层资源相对匮乏、书本知识难以自行转化的情况下,有着用业务手段干党务的肌肉记忆,习惯将党纪法规教育工作等同于开了几次会、抄过几本笔记,从而弱化了依法治企工作“最后一公里”的效果。

  党务干部要找准员工厌恶死记硬背的“痛点”、期待快乐学习工作的“痒点”、羡慕综艺节目寓教于乐的“兴奋点”。工作中不仅要用心用力,更要用情用脑。不固守“三会一课”念原文传达法规制度文件等老传统、旧办法,要找准能够满足员工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方式。如调研员工下班后的消费娱乐动向,研究把“八五”普法通过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把警示教育、廉政提醒与员工随手使用、随眼可见的劳保用品组合成企业文创产品,在植树节等节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中组织拍摄可视化短视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领党员干部学法、懂法、守法。


  二、推动依法监督与大兴调研之风紧密结合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更是今年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党务干部要把依法监管、政治监督、思想政治等工作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切实用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如,要在依法推进企业改革上持续下功夫,切实加强对改革方案、制度文件和具体措施的合法合规性审查,及时纠正改革中出现的偏差;对于法律不清晰、政策不明确的重点难点任务,加大与主责部门的沟通力度,深入研究、谨慎推进,积极完善配套制度和相关政策,防止基层员工中出现“歪嘴和尚念歪经”现象。要在固化改革成果上持续下功夫,经常性倾听员工声音,对实践证明成熟的改革经验和改革举措推动尽快上升为制度文件,对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制度文件及时修订或废止。

  法治建设是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党务干部要从政治高度助力推进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政治监督与各项业务工作是紧密结合的,必须坚决防止和纠正把政治与业务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日常工作中,既不能抛开生产经营就政治说政治,也不能以生产经营为借口,放松党的建设、弱化党的领导。要找准政治监督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口,透过业务看政治,通过监督检查发现业务问题背后的政治风险、政治隐患并及时解决。如,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员工日常言行中找出容易诱发政治问题、弱化规矩意识的敏感因素,对员工法治观念中各种错误思想、模糊认识、不良现象,延展政治触角、延伸监督探头,善于从细微中发现政治风险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克服把政治监督局限于事后查处上,提升监督主动性、及时性,及时设置制度机制堤坝,防止一般问题发展为政治问题。

  特别是对基层干部、业务骨干等“关键少数”的依法监督,既要看具体工作的开展情况,也要看他们的态度、立场、站位。党的领导责任落到具体单位、部门,就转化为具体责任人的岗位责任、职能责任、工作责任。不能只对“关键少数”的具体问题表现有兴奋点,仅仅简单看形式、看留痕,忽略了对责任落实的监督。要对“关键少数”的思想认识、工作举措、实际效果等综合研判,看领导责任是否到位、工作责任是否落地、工作机制是否健全、工作成效是否扎实,有没有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重点要掌握“以下看上”的技巧。对业务工作中的各类具体问题,党务干部不能当旁观者,要从“关键少数”上面找根子,在现行制度中找漏洞,透过现象看本质,联系责任担当找症结。业务方面发生的大部分问题,都与“关键少数”的精力投入程度有直接关系,与制度执行机制“留后门”有间接联系。抓住“关键少数”的思想根源,梳理出本单位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从思想政治建设方面解决的措施,是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的最低成本方案,也是最有效的方案。党务干部在这方面工作中大有可为。


  三、推动合规管理与激发员工活力紧密结合

  合规管理是推进依法治企的重要内容,可以减少企业及其员工因不合规行为,引发法律责任、受到相关处罚、造成经济或声誉损失以及其他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党务干部要与业务干部在合规管理中同题共答,既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合规意识,还要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党务干部可以将纪检工作作为着力点,将廉洁要求融入公司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程序、问责条款,不仅盯“权力”,更看紧“制度”,做好制度的笼子。遵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规范权力运行的实体制度、程序制度、监督制度、评估制度,确保配套齐全合理,有明确目标,有执行轨道,有公平正义,有持续改进,合理设定权力边界,有效防止利益冲突,明确责任追究机制,防止制度“带病上岗”。通过廉洁文化建议与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员工的合规意识,培育优良作风,涵养高尚情操,强化自我内在约束。要求员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高度重视合规要求,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主动接受各方监督,真正把合规管理融入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

  推动依法治企、合规管理不是让党员干部求稳怕乱、满足现状。党员干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经常因对上级的政策把握不准而不敢干;这也担心、那也害怕,久而久之的不敢干,就造成对各种改变现状的任务不愿干;发展到最后就是创新工作都不会干了。因此,依法治企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一味地教育员工“墨守成规”,还要激发出党员干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钉钉子精神,激发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魄力,让党员干部平时做标杆和榜样,能种好“责任田”“高产田”;风险考验来了,就是冲锋团、主力军,能够更好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