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公安打造一流“快处”警情实践样板
风险预警提前一分 接处警再快一秒
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公安机关把深化“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作为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基础性、牵引性工程,大力推进“风险预警提前一分 接处警再快一秒”专项攻坚行动,着力打造“出警快一秒,平安多一分”高效为民服务品牌,助推宁夏社会治安再上新台阶。
闭环处置,优化接处警效率
聚焦大数据时代,公安机关如何创新提升“接处警”效率,银川市公安局指挥调度处处长马文玉告诉记者:“110接处警平台的高效应用,从以前的人工电话处置警情,到一体化接警、派警、签警、处警全流程,不仅缩短了‘接处警’处置的时间,也防止了警情处置进一步激化的风险。”
今年以来,银川市公安局以接处警流程再造为切入点,统筹各警种优势,实现“接、派、签、处”各环节时长再压缩、警巡区划分再优化、装备保障再强化、街面警务站再布建,全面推动接处警各环节迅速响应。
今年8月上旬,银川市怀远警务站收到银川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点对点”指派:辖区有群众报警称一名儿童在银川市怀远夜市凤还桥走失,寻求警察帮助。民警立即在线上系统签收警情,并联系报警人询问孩子着装、样貌,通过查看视频监控,指派一名民警带领两名辅警沿线寻找,最终在“线上+线下”协同合作下,不到10分钟就找到了孩子。
马文玉告诉记者,在现代化接处警过程中,银川公安围绕重点目标、要害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科学划定“1、3、5分钟”快速反应圈,根据出警半径、人员密集程度及警情峰值,科学划分90个治安巡区和28个交警巡区,新建7个街面警务站和5个特警屯警点,合理部署使用警力,实时调整巡控时段、勤务部署,做到“指令直达路面、警力就近调度、出警路面出发、支援动中实现”,形成重大突发紧急警情“边接边派”的接处警新常态。
同时,变革推动“1+3+6+N”合成作战体系,进一步强化警务资源高效整合和融合应用,开展“实体化+平台化”运行,成立市级情指中心情报、调度、大数据应用三个专班,全天候调度汇集视频、人像最高权限数据,实时支撑突发敏感警情、重大案事件应急处置,努力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实体化、实战化合成作战新体系。
专项攻坚行动开展以来,银川公安处警时长平均缩短120秒,错派率同比下降3.2%,8分钟以内到达现场率达到64.5%,同比上升12.3%,非警务警情分流效率提升31.2%。
街面“警务室”,处置警情更快一步
今年5月22日14时许,泾源县体育场“快警驿站”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人噪声扰民,严重影响休息,经多次沟通仍无济于事,两家争执不下,甚至互相撕扯。
为避免矛盾激化,接警后,民警火速前往事发地点。经了解,李先生与马先生互为邻居,李先生称新房装修,作业时难免会影响邻居,希望大家多担待。马先生则表示自己工作繁忙,每每休息都会被装修声吵醒,认为邻居在专门“找事”。本着“秒级响应、快警快处”的原则,民警将双方当事人分开劝说,并告知作业工人一定要在规定时段内规范施工,杜绝噪声扰民。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
警力的前置,带来了接处警工作的高质效。如今,泾源县公安局以“快警驿站”为依托,按照全区公安机关专项攻坚行动要求,制定快速响应机制并细化方案,形成重点核心区1分钟、人员密集场所3分钟、一般区域5分钟的快速出警“防护圈”,采取三班轮值工作方式运作,力争“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出警、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救助、第一时间服务”。
今年以来,泾源县公安局整合警力资源,布建3个城市“快警驿站”、2个景区“快警驿站”,逐步完善快速响应机制,形成24小时驻守街面、24小时巡逻防控、24小时接警处警、24小时服务群众的立体化勤务模式,切实提升了公安机关维护治安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努力把“平安”送到群众身边。
发挥数据效能,预防警情延伸
为靶向解决信息分散、流程不畅、预警不灵等问题,银川市公安局组建公安大数据战队,以视频数据应用为主导、多源数据配置研判为基础,在市县两级情指中心建立公安大数据战队,发挥数据资源汇聚优势,及时提供数据侦查和线索研判,全面发挥情指体系“数据应用多、情报研判强、指挥权威高”的优势。
同时,常态化汇聚人力技术、网上网下等各类点滴信息线索,设置住建、教育、民生、金融等类风险隐患台账,形成“日梳理、日成档”机制,针对性开展数据清洗和全要素标注工作,在海量数据中预警发现各类风险隐患。
马文玉表示,在风险警情预防方面,银川市公安局依托警情智能分析模型和回访督办专班,细化110接处警质态监测,设立市县全流程盯警岗位,开展重复警情、失踪失联警情等8方面问题专项治理,切实压紧压实治理责任。同时通过在全市车站、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前端布建的图像围栏、人脸预警和违法犯罪嫌疑人数据库系统,及时将各类重点人员或嫌疑人的活动轨迹信息进行实时预警推送。
非警务警情分流,细化接处警去向
大量的非警务警情极大消耗着有限的警力资源,也制约了公安主责主业的高质量发展。近日,银川市民李先生致电110,称其小区车辆不按规定停放。110将这起非警务警情迅速转接至银川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与110报警服务平台高效联动专区。1天之后,相关部门完成整改并提交反馈。
这是银川市创新非警务警情多元分流的一个缩影。专项攻坚行动开展以来,银川市公安局积极探索非警务警情分流联动机制,建立健全110与12345双向转办、日常对接、应急联动、会商交流机制,推动非警务警情回流纳入全市平安建设考核项目,并定期通报相关部门归口处置回流情况。
如何以最快速度接处警,同时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成为110警务机制改革的时代课题。“建立健全110报警服务平台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高效对接联动机制是改革方向,也是提升警情快速处置的有力途径。”马文玉说。
110报警电话犹如一根扁担,一头连着民意,一头连着警务。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110警务机制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宁夏将持续深化“情指行”一体化工作机制,打响“出警快一秒,平安多一分”高效为民服务品牌,朝着人民群众受益、治理体系日趋完善的工作目标奋进,全力打造一流“快处”警情实践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