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法学会深入开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特色实践
发挥专业优势 服务法治建设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制度推行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法学会紧紧围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矛盾纠纷调处和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三大职责,充分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的资源优势,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成为法学会服务平安来宾、法治来宾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
主动参与,积极破解信访“难事”
来宾市两级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参与信访积案的化解工作,助力以法治方式破解信访“难事”。
来宾市忻城县安东乡桃源村洪流屯七奔山矿山是来宾市忻城县石材转型升级项目的矿山之一,矿山于2021年8月13日取得采矿许可证。2021年11月以来,洪流屯一些村民多次信访,反映有人在洪流屯后山采矿,破坏生态环境,饮用水源受到影响。2023年,国家信访局将此纠纷作为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活动案件交由忻城县办理。
忻城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受理该案化解工作后,深入实地收集矛盾纠纷的事实证据材料和群众代表的诉求,听取相关部门对调处纠纷的意见,寻找双方纠纷的原因和利益平衡点,并促成双方达成“不阻工闹事”的初步共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围绕“吃透案情,摸清诉求,一案一策”的原则,与安东乡、洪流村两级调解委员会人员召开涉法存疑问题法律分析和风险评估会,对是否影响生态环境、污染饮水源等诉求逐一厘清法律关系,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综合“把脉”出具法律意见,耐心细致地与群众进行沟通,深入细致地宣讲相关法律法规。2023年4月28日,该信访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签订《山地租赁合同书》,信访案件得到实体性化解。
2022年以来,自治区法学会、自治区信访局下达给来宾市法学会的11件涉法涉诉重复信访积案全部实体性化解。今年以来,来宾市、县两级法学会领导包案指导化解的14件信访疑难案件也全部实体性化解。同时,两级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主动参与全市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去年自治区交办的51件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实体性化解34件。
探索创新,赋能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针对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来宾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积极参与探索和实践,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来宾市法学会大力推进调解组织全覆盖、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调解组织,“大调解”格局逐步完善;构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健全“相互派员参与调解”的联动调解体系;将人民调解作为推进平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推动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个人调解室建设试点工作。去年以来,8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成员以个人名字挂牌设立调解工作室,共参与矛盾纠纷调解1543件,调解成功率达98.14%。此外,6个县(市、区)法学会主动延伸法律服务触角,在部分乡镇及村(社区)挂牌设立法律服务站(室),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成员分片指导站点工作,助力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任务。
来宾市武宣县创新构建“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急难事、期盼事”一体治理的“五事共治”机制,把各部门融入“五事共治”中来,形成治理合力,促进基层市域现代化工作稳步开展,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2022年,“五事共治”机制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在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中,来宾市把资源权限下放至村(社区)、网格,将综治中心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指挥调度、信息应用、预测预警、防范处置的集成作战中心,实现基层综治工作“一网通办”。创新建立“乡呼县应、上下联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实现为乡镇街道赋能、让基层迸发活力。“‘多网融合’数字赋能社会治理”“‘乡呼县应’基层治理服务平台”分别入选全国政法智慧治理创新案例和创新方案。
发挥优势,助推法治来宾建设
2022年以来,来宾市法学会积极推进市县两级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及专家会员担任相关部门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和法律风险评估,当好法律顾问,服务依法决策,促进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及“法律明白人”等工作机制落地落实,6名基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全程参与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组织完成对9440名“法律明白人”及网格员的法律业务培训。
来宾市法学会3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成员全程参与《来宾市停车场管理条例》《来宾市二次供水管理条例》《来宾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3个立法项目的调研论证和修改完善工作,为实现良法善治贡献法学会力量。
主动作为,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来宾市法学会依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积极开展风险防控、矛盾化解、法律咨询等法治实践活动,为来宾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升级贡献法学会力量。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来宾市法学会组织开展“法企同行”活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成员组建了一支以律师为主的普法志愿者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普法活动,全市24家律师事务所和81家商会结对子,签署共建协议,为商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市、县两级法学会主动服务民营企业,以当好企业“三员”(宣传员、护航员、调解员)为抓手,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服务。象州县法学会组织开展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活动3场次,为企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12条;忻城县建立“一企业一法官”工作模式,在辖区15个重点企业设立“一企业一法官服务岗”,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