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更好推进乡村治理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西郭城镇马家营村村民郝秀芳发现路面塌陷,及时通过“巨好办”服务平台上报维修信息,半小时内就通过服务平台流转至相关部门。很快,修缮工作完成。自2020年5月以来,巨鹿县探索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新方式,开发应用“巨好办”服务平台,高效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累计解决群众诉求53万余件。(9月8日《人民日报》)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意义十分重大。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开创了乡村数字治理的新格局。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有些村庄呈现“空心化”现象,乡村治理主体流失。数字空间作为乡村治理实体空间的延伸,突破原有时空限制,将多元治理主体重新汇聚在同一治理空间中,拓展村民自治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数字赋能,为农业农村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创造了新的可能,促使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加快了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脚步,大幅提高了乡村治理的效能,让更多人享受到“数字红利”。
乡村数字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措并举。要围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基层民主、社会治安、流动人口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系统谋划,丰富数字技术应用于乡村治理的具体场景,使各方面工作相互配合、优化运转、协同整合,加快形成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合力。
加快乡村数字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深入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不断提升偏远地区通信基础设施供给能力。要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深度融合。
推进乡村数字治理,还要强化科技人才支撑。要发挥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数字治理人才。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优惠政策吸引数字治理人才,特别是给青年人才提供锻炼和施展才华的良机,给予人才成长和发展空间。要注重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重视抓好培训,打造产教融合的农业人才实训基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农民提供多元化、全方位以及多层面的教育培训,帮助农民提高数字应用能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乡村数字治理为解决当前乡村治理焦点难点问题和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新路径,为实现中国特色乡村善治增添新动力。各地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推进乡村治理的基础支撑作用,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