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包装收费亟待规范
按烧烤串数收外卖包装费,送到却只装了2个外卖盒;保温袋收取包装费用,普通的塑料袋也同样收费;同一家店在不同外卖平台上,外卖包装费标准不同……最近,外卖“包装刺客”的话题在舆论场持续发酵,不少消费者对此现象颇有怨言。(8月29日人民网)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外卖行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不少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有关外卖打包费的种种乱象侵犯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有商家下单一瓶易拉罐饮料竟要收取1元打包费。不少消费者抱怨商家打包费“没有统一标准”“想怎么收就怎么收”。
梳理媒体报道不难发现,打包费乱象侵权类型基本可归纳为三种,第一种是商家把打包费设置成必选项,且放置在隐蔽处不易被发现,这既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又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第二种是商家对于折扣订单或有立减券订单收取打包费,对于不打折或没有立减券的订单则不收,这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第三种是商家把打包费作为杠杆,用打折订单或用立减券订单的消费者,其实相比没打折、没立减券的消费者,并未享受到多少优惠,这则涉嫌构成虚假广告或者欺诈。
合理的外卖包装收费无可厚非。包装并不等同于食品,在打包食品时,商家付出了一定的原材料成本,有的高档餐厅,打包成本更高,如果都让商家来承担这些费用也是不合理的。但是,外卖包装收费必须基于明码标价与合理适度的基础之上,不应成为一笔“糊涂账”,更不能成为商家随意定价的“恣意收费”。商家外卖打包费收得不公平、不透明,就应依法依规予以处罚、矫正。监管部门应对外卖服务提供者乱收打包费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及时依法查处,严惩乱收费的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规范外卖包装收费要依靠法规制度,确保有规可依。相关部门应探索出台明确的法规和标准,建立透明合理的包装费用制度,制定细化外卖包装费的收取规则,将外卖包装物的名称、材质、规格、单价、不同品类食物的打包方式、包装费的收取规则等关键内容予以规范,指导制定外卖包装费用的定价范围,促进外卖包装市场更为有序,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商家和平台则应该遵守诚信、公平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共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规范外卖包装收费还要把选择权交还给消费者。不同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有人愿意为了获取更高品质而选择相对较贵的包装;有人更在乎性价比,不愿在包装上花销太多。外卖商家应将打包费的选择权归还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在明确打包盒规格和价格的基础上,自行选择打包方式,给消费者更多选择,让消费者消费得清楚明白,以此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