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
2023年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并指出:“党始终在思索、一直在探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
原典及释义
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此之谓真人。
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先己》
商汤问伊尹:“应该如何取得天下呢?”伊尹回答:“想要取得天下,那天下是不可取的。如果可以,先要端正自身。”但凡做事的根本,必定首先治理好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身体。引用新生之气,舍弃陈旧之气,肌肤纹理就会畅通。精益之气每日更新,邪秽之气尽数除去,人便可终其天年。这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修行得道之人。
古代的圣明君主,都是先治理好自身然后才能治理天下,所以天下能否得到治理,关键在于自身能否治理好。
出处及故事
《吕氏春秋》是由吕不韦及其门人共同编纂的政论类著作。吕不韦,战国末期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县)人。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巨商,秦庄襄王时代受任相国,封文信侯,秦始皇继位时被尊为“仲父”,是当时较为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吕不韦组织门下三千食客编写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言,合为《吕氏春秋》,又称《吕览》。该书涉及治国、齐家、修身等广泛内容,“兼儒墨,合名法”,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据说,该书刚编完时,吕不韦下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都城咸阳的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成为成语“一字千金”的来历。
十二纪是《吕氏春秋》的重要部分。十二纪是一种农历纪法,即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季三月——孟、仲、季,排列组合而成十二个农历月份。《吕氏春秋》十二纪的每一纪都有五篇文章,合计六十篇文章。总体而言,《春纪》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讨论军事问题,《冬纪》讨论人的品质问题。《季春纪》是《春纪》中的第三纪,也指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季春纪》的五篇文章分别是《季春》《尽数》《先己》《论人》《圜道》。《先己》是《季春纪》中的第三篇。
《先己》的主旨是阐明为君之道。全文以商汤起兵讨伐夏桀之前,与相国伊尹的对话开篇。伊尹姓伊,名挚,尹为官名,夏末商初著名政治家。伊尹对商朝的创立和巩固起了重大作用,他主持建造偃师商城,规范甲骨文,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直言“明德则天下存,失德则天下亡”,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强调“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等。
《先己》的第二部分,作者引用《诗经》“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意为善人君子,他的礼仪不会差;礼仪不差,给四方各国做出榜样。并指出,君王应回归正道、施行仁义、乐行君王之道。紧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五帝(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三王(尧、舜、禹)先行教化再施刑罚,先行功业再武力征伐,因此名立功成;反之如商、周末期,君主胸中无谋,政令难以推行,当今(战国末年)灭亡的国家、受辱的君主越来越多,是因为他们做的只是细枝末节之事。作者列举实例,夏朝君主夏启和有扈氏在甘泽交战不胜,之后居处不用两层席,吃饭不吃两种菜,不享受琴瑟、钟鼓之乐,子女不修饰打扮,亲近乡民,敬爱长者,尊敬贤士,任用能人,一年后有扈氏主动臣服。因此得出结论,想赢过他人必须先战胜自己,想评论他人必须先省视自己,想了解他人必须先认识自己。
《先己》全文引经据典,都是在论证“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的道理。为君之道,只有自身具备了取天下、治天下的素质,才能使天下受到感化,王霸之业水到渠成,如五帝、三王;反之,品行败坏的君主则无法保有自己的国家,如同桀、纣一样,最终亡国丧身。
解读及延伸
《礼记·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诸葛亮集》载:“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故人君先正其身,然而乃行其令。”从古至今,“修身”一直被认为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
《新论·防欲》曰:“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苏轼《范增论》曰:“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红楼梦》里,探春面对抄检大观园说得更明白,“可知这样的大族,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如何防止祸起萧墙?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给出的答案是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将这一战略方针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没有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就不会有今天这样一个高度团结、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在困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党群关系,就不可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赢得历史主动。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要坚持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作者单位: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