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枫桥经验”社区治理实践的“诸暨探索”
统筹基层力量 实现治理新升级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60年前,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今天,“枫桥经验”已在全国推广,成为全国政法系统的一面旗帜。而在发源地诸暨,“枫桥经验”不断迭代升级,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社区治理中。如何将“枫桥经验”运用到社区治理实践中?近期,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走进诸暨,探访了“枫桥经验”在城市社区与村(社区)治理中的发展变化。
党建引领协同治理
城市小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相比村(社区),城市小区人员流动率高,邻里交流少。如何将城市小区治理拧成一股绳?诸暨市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理念,全面推行“支部建在网格(小区)上”,对在册党员超过3人且条件成熟的小区单独建立党支部,通过党组织负责人与网格长“一肩挑”、党员与网格员“双培养”、党支部委员与业主委员会委员“多交叉”等方式,形成“网格(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协同治理格局,由党支部牵头,三方共同商议解决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区内部。
2021年,诸暨市浣东街道君城小区电梯门滑轮损坏需要维修,小区物业找到第三方公司维修。由于维修费用较高,物业申请使用业委会资金支付。业委会提出,维修公司必须出具相关发票,但被拒绝。
“小区电梯门滑轮损坏的问题很常见,过去维修很少要求提供发票。但这一届业委会发现市面上的滑轮价格高低不一,坚持要求维修公司出具发票后才肯支付维修费。”君城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委员张绍林说,因为发票问题,业委会开始质疑维修公司所提费用的合理性,声称要将该信息发送到业主群中。“到时业主你一言我一语,纠纷更难解决。”
眼见矛盾即将激化,张绍林邀请业委会、小区物业负责人及维修公司负责人三方坐下来详细商谈。在张绍林的调解说理下,维修公司终于同意出具发票,问题得到解决。
该模式前不久还解决了君城小区灭火器更新问题。
此外,浣东街道东盛社区还探索建立“凉亭恳谈会”“民意直通车”等网格协商议事机制,由网格(小区)党支部牵头召集居民代表,通过定期问事、开放议事、规范办事、民主评事“四事工作法”,对网格内的事项进行落实,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小区自治,真正让“民事”由“民管”、“陌邻”变“睦邻”。
线上流转社区治理
深入社区网格“进楼访户”是东盛社区副主任杨慧的日常工作之一。前不久,杨慧在进楼访户过程中,发现一小区商铺外机安装到小区内,与居民发生纠纷。她在手机端将问题上传至“浙里兴村治社·城市枫桥”应用平台,经社区党委书记、街道社管办审核后,一键派发至职能部门的下沉网格人员,第一时间联动处理,形成 “简单诉求立马办、复杂诉求协调办、疑难诉求提交办”的接诉即办处置模式。
在这项应用背后,还有一支“1+3+N”网格治理团队。“1指的是网格长,3指的是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和网格指导员,N包括志愿者、业委会,以及派出所、行政执法队伍、市场监管、消防大队等基层下沉力量。”东盛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杜方告诉记者,每个网格都配有这样一支网格治理团队。“一网格一团队”与“浙里兴村治社”应用平台有效结合,实现了社区问题的线上流转与快速解决。
杨慧向记者展示了应用平台中的“浙里兴村治社·城市枫桥”模块,从发现问题到解决,整个流程实时记录在应用平台中,一目了然。“如果有相关职能部门介入处理,问题解决后,网格员会进行回访,并邀请当事人在‘浙里兴村治社’上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价。比如,问题处理是否及时,处理效果如何等。”杨慧说,通过接诉即办处置模式,民生事项平均处置时间比原来缩减三分之二,截至目前,已办结的诉求包括居民电梯维修、飞线充电、环境整治等,有效办结率达98%。
此外,“浙里兴村治社”应用平台也有效缓解了社区行政事务负担过重的问题,通过建立“社网一体”事项过筛准入制度,实现入社事项下降21%,退回清单外事项89项,确保网格员每周至少2天以上“进楼访户”。
除日常走访摸排外,社区还联合派出所、不动产中心,及时更新社区人口信息,“比如哪家住户或租户换了人,网格员可以在‘浙里兴村治社’上收到消息。”杨慧说,收到消息后,网格员会及时走访,核对并掌握新住户的具体信息,第一时间更新社区人口基本信息。
村(社区)矛盾纠纷大调解
今年7月,在枫桥镇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调解下,枫桥镇种粮户楼某答应向养蜂户宣某支付一笔赔偿金。一起赔偿纠纷终于平息。
原来,楼某对自己承包的水稻田喷洒农药除虫时,没有顾及宣某摆放在他承包地附近的蜂箱。当时,正值水稻开花季节,宣某的多数蜜蜂在自然采蜜时吸入农药而亡。当地社区民警查明原因后认为,宣某造成的损失并非楼某故意为之,遂建议通过第三方调解方式解决赔偿争议。随后,这起纠纷被移送至枫桥镇调解委员会。
像这样的警调对接案例在枫桥镇比比皆是。枫桥镇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俞振华告诉记者,自建立以来,镇调解委员会不断完善诉调、检调和警调对接机制,将枫桥司法所、法庭、派出所、检察室、律师等政法调解力量纳入调解队伍中,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
此外,枫桥镇还发展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吸纳供电所、市第二医院、辖区中小学校等机构,组建电力纠纷、医疗纠纷、消费纠纷、校园调解等14个专调委。其中还包括志愿调解队伍,比如“老杨”“江大姐”等群众认可度高的品牌调解室,形成了多层次、社会化、全覆盖的“枫桥式”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去年以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2.5万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9.7%。
枫桥镇枫源村为进一步从源头化解矛盾,推行“三上三下三公开”民主议事决策机制。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庄规划建设等8类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枫源村在收集议题环节坚持“群众意见上、干部征求下”,酝酿方案环节“初步方案上、民主恳谈下”,审议决策环节“党员审议上、代表决策下”,并做到表决结果、实施方案、测评情况“三公开”,实现了村里的大事决议每一个环节都由群众自己决定,让群众真正成了村庄治理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