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诸暨新实践
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浙江省诸暨市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一体两翼四标准”的基层社会善治体系,以“基层善治”为体,“三个坚持”“三个发展”为两翼,实践“四个标准”,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20世纪60年代,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创造了“依靠和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963年,“枫桥经验”经毛泽东同志批示后在全国推广,多年来历久弥新、经久不衰,成为我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光辉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03年在浙江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诸暨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国实践提供了一个典范,即:构建“一体两翼四标准”的基层社会善治体系,以“基层善治”为体,“三个坚持”“三个发展”为两翼,实践“四个标准”,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以“基层善治”为体,实践“四个标准”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善治”,是指基层社会治理的权力行使以法治、廉洁、透明、有责、积极响应公众关切、回应公众共识为导向,具有参与性、整体性、平等性、包容性和有效性。诸暨以“基层善治”为体,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基层善治”的法治要素,实施对村(乡、居)规民约的合法性审查,确保基层制度建设运行在国家法治轨道上;构建“基层善治”的廉洁、透明、有责性要素,保障村(居)务廉洁、公开、公平、公正,实行政务、财务、事务信息公开“三张清单”和责任追究制;构建“基层善治”的响应性要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避免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构建“基层善治”参与性要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构建“基层善治”的整体性、平等性和包容性要素,按照“时空一体、整体治理”原则,坚持“三防并举”,实行全域网格化治理。
遵循“基层善治”为体的原则,诸暨积极实践“枫桥经验”四个标准:一是依靠和发动群众,群众参与社会组织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3%。二是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矛盾纠纷上交到县市级的件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超过0.1%。三是逮捕率低,每10万人口中的逮捕人数低于25人,且逮捕率呈下降趋势。四是治安好,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总体犯罪率每10万人口中被判有罪的人数低于110人,且呈下降趋势;其二,近5年内刑释人员的再犯率低于13.5%,刑释解矫人员再犯率低于1.5%,且再犯率呈下降趋势;其三,严重暴力犯罪率每10万人口数低于2.5人,连续7年以上无故意杀人罪,且暴力犯罪率呈下降趋势;其四,缓刑适用率高,缓刑适用人数占有罪判决人数的比例超过5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筑社会团结共建机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做到服务不缺位;着力构建社会团结共建机制,切实做到凡事有人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做到服务不缺位。实施空间、时间、网络“三位一体”的社会公共服务共建战略,全程提供优质有效的公共服务。建设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做到“小病线下诊治、疑病线上问诊、急病急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天候监控”。建设养老、残障人服务体系,实行“社区照看、线上答疑、全天候网络服务”。建设预防违法犯罪管教平台,打造未成年人“星海守望”家园;促进网络文明建设,共建红橙黄蓝四色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开发“浙里人口全息管服”应用系统,整合各类数据资源,一屏掌握人口数量增减、人口流动变化;扎实推进数字“四一工程”建设,实现政务网络用户信息“一网”归集、资产数据“一屏”掌控、风险隐患“一键”可溯、考核评价“一榜”晾晒新模式。坚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构筑“美丽庭院”“书香枫源”“低碳乡村”生态文明。
构筑社会有机团结共建机制,切实做到凡事有人管。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在“枫桥经验”发展早期,诸暨就发展了一种“劝导协作”的有机团结机制。20世纪60年代,枫桥镇“捕人少、治安好”的原因之一在于这种有机团结共建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以来,诸暨着力打造“网状共生”的有机团结机制,形成了“凡事都有人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陶朱老同志”“浣东同心员”;哪里有风险隐患,哪里就有“徽商义警”“红枫义警”;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江大姐调解”“老杨调解”“电力老娘舅”。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构建基层社会共治机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要坚持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发展基层共治,确保平安不出事。
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将党的组织延伸至基层的“神经末梢”。一是将党的组织建在小区。例如,诸暨市暨阳街道建立“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组织架构,形成社区党委管理、小区党支部落实、楼道党小组兜底的运行机制。二是责任定在网格里。诸暨市按照属地性、整体性、适度性原则,以住宅小区或村民小组为单元将全市划分为515个网格,配套建立237个网格党支部。建立“支部书记兼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包联干部+兼职网格辅助力量”的网格化治理模式,真正使群众的事看得见、有人管、办得好。三是打造“法治先枫”党建品牌,实现党建与法治深度融合。
构建基层社会共治体系。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工作者为专业力量、社区志愿者为依托、社会慈善资源为助推”的“五社联动”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发展“三上三下三公开”“三事分议”议事协商制度,真正做到群众全流程参与、议事协商全流程体现、决策实施全流程公开。据统计,截至2023年2月,受访群众对议事协商决定的公正性和对议定事项执行情况的满意度达96.8%。发扬党群齐心干事业的钉钉子精神,推进基层社会共治,比如,家有难事找“凤凰大妈志愿服务队”,婚姻问题找“和美婚姻心理咨询”,老年婚恋问题找“夕阳红老年相亲工坊”,水电维修问题找“仁心工程服务队”,孩子课后托管问题找青年护航、爱心课堂。
切实做到平安不出事。诸暨通过建立小区三级网格治理机制,开展日常矛盾纠纷排查与管理,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健全“平战一体、实战实效”应急体系,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建立多层次、社会化、全覆盖的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常态化及时化解矛盾。
坚持“三防并举”,构建基层创新共享体系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要通过“三防并举”,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发展、构筑基层创新共享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同一个社会、同一个社区、同一个家园。
坚持“三防举措”,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坚持整体防控、群防群控、打防结合“三防并举”,实行“专业巡逻”“群防巡防”“社区警务”“单位内保”“重点防控”五网融合,强调风险防控的整体性、超前性、参与性,形成社会、社区、小区、单位和对重点人员、行业、场所、区域的整体防控、群防群控。坚持打防结合,扎实推进三个根本转变,即:其一,方法手段实现由经验型向数字型转变;其二,机制体制实现由自发向规范转变;其三,路径策略实现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包括建立矛盾纠纷集成化解平台,有效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打通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路径,全面深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设,实现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督办、办结反馈,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通过“三防并举”,实现三个根本转变,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
发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域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融合。创新矛盾纠纷识别、分析、监测、预警手段,推进“数字大脑”建设,实现综治视联网全覆盖、风险隐患全程可控、线索全网共享;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扶贫等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成果。
共享同一个社会、同一个社区、同一个家园。为解决农村水系存在的淤塞萎缩、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恢复河湖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诸暨市委、市政府实施“建一个工程、靓一处风景、传一段历史、护一地文化”工程,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全国最美乡村示范样板。社区虽小,却连着千万家,但现实中许多人同在一个社区却又往往互不相识。为此,诸暨市委、市政府通过“将支部建在社区、党小组建在楼道”的组织形式,打造“熟人社会”世界,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形成“邻里互助”“邻里有爱”的社区文化。实施“红袜子”共富工坊计划,负责灵活调配社区闲散劳动力等服务,带动富余人员再就业。鸟爱巢,人爱家。诸暨着力构建“舒心、省心、暖心、安心、放心”的幸福美好家园,全力实践共享新发展理念,全市关爱基金规模达到2.19亿元,爱心食堂覆盖281个村(居),14个专业调解委员会每年可为群众成功调解各类纠纷2万余件,真正实现让每一个百姓共享同一个家园。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