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检察院:国门检察守护口岸群众“舌尖安全”
本报讯(记者刘知彦) 地处口岸的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人民检察院,始终注重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开展检察公益诉讼监督工作。2023年以来,该院联合食品生产安全部门,针对俄式提拉米苏食品国内生产企业开展了集中检查活动,确保食品质量的安全性,当好企业最后“把关人”。
绥芬河市检察机关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局、消防大队、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的统筹协调,细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检查走访绥芬河辖区内提拉米苏加工厂20余家,着力消除监管盲区、盲点,全面规范企业合法合规生产运行,不断压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确保各项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全面保障推进安全链条精准防范,各部门安排食品安全“包保”干部对食品安全问题查找线索,做到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广泛征求相关行业意见,在牡丹江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协助下成立“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俄式提拉米苏行业协会”,由监管部门明确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标准门槛,加大指导、规范、监督力度。行业协会设立企业季报红黑榜,定期组织企业自纠自查、交叉互查。检察机关根据企业法治需求提供检察产品,构建起“政府主导、协会自治、司法保障”的新型治理模式。
针对辖区内提拉米苏加工厂食品生产环境标准化建设不到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等问题,绥芬河市检察院向负责食品安全的行政部门发出全面规范、督促整改的检察建议,使提拉米苏加工行业从粗犷型向规范化运行。
此次行动受到生产企业的一致好评,费某经营的俄式提拉米苏作坊就在其中。“在检察机关和各个部门的帮助下,我的作坊不仅有了专利商标,还升级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民营企业,享受到很多政策红利。”面对前来“回头看”的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和检察官,费某言语之中不乏自豪与感动:“转型成功后,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消费者更认可我的提拉米苏了,商品订单也越来越多。”费某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有望实现净利润30万元。从问题作坊到优质企业,这是检察履职参与社会治理的成功样板,也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体现和司法助力经济发展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