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法学会基层普法有“妙招”
“原以为自家承包经营的农业用地可以自己处理,比如永久性转让、出租,想卖给谁都可以,没想到这些行为是违法的……”以牟利为目的擅自转让自家承包农用地的付某某说。
为加大基层普法力度,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法学会围绕“向谁普、谁来普、怎么普、见成效”的工作主线,用一个个锦囊妙计开展基层普法,增强普法工作质效。
“点单式”精准普法
临翔区法学会统筹运用法学法律人才力量,在全区范围内推行乡镇(街道)和行业部门“点单”、专项办“派单”、普法人才“接单”的“点单式”精准普法工作机制,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初步形成“省市级示范带动、区级常态推动、乡级密集行动”的工作局面。截至目前,已根据基层“点单”需求开展法治宣讲191场次。
基层宣传入人心
围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宣传主题,组织普法志愿者到各乡镇(街道)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释法说理等方式,向群众详细介绍与群众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土地纠纷、邻里纠纷、赡养抚养、财产继承、民间借贷等法律问题,以案释法、以案明理、以案晓情,把“法律硬道理”变成“百姓家常话”,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模拟法庭进党校
近日,以“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的开展为契机,临翔区法学会组织法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开展“模拟法庭进党校”法治宣传活动。模拟法庭以一起行贿、受贿、滥用职权案为题材,通过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庭审辩论、最后陈述和法庭宣判等审判程序还原庭审现场,让党员干部在庄重严谨的庭审程序、激烈精彩的法庭辩论中,“零距离”感受、沉浸式体验一堂生动的廉政法治课,深刻感受违纪违法行为的惨痛教训。
“双语”普法接地气
临翔区有多民族聚居,“双语”普法走进民族村寨活动让法律法规“接地气”、入人心,让各民族群众能听懂“法”。南美乡是拉祜族群众的聚集区,法学法律工作者在该乡开展拉祜语与汉语结合的“双语”普法活动,进校园、进村寨,通过“民警讲法+村民翻译”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发生的案例,为到场的乡亲们宣讲法律条款,讲解交通、消防等方面的常见安全隐患和预防措施,介绍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段,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及防诈反诈能力。
儿歌普法有朝气
为提高普法宣传的传播力和实效性,法学法律工作者通过改编热门的手势歌《花园种花》,创作了检察版《花园种花》。朗朗上口的旋律,对大家树立法治观念起到积极作用,为构建平安临翔、法治临翔、清廉临翔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