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深入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四个“重大转变”,今日中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健全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厉惩处,下大气力抓住反面典型,释放出对破坏生态环境“零容忍”的强烈信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进一步激发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动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就一定能更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