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挂号管三天”是减轻患者负担的有益尝试
在大多数医院,挂号单上会标注:限当次当日有效,但往往有些患者的检查化验结果当日拿不到,或者有些病情需要隔几日再来复诊,遇上这种情况只能重新挂号。患者对复诊挂号缴费的吐槽屡见不鲜,探讨建议也在持续。近年来,山东济宁、淄博、青岛等地在全市或部分公立医院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复诊免挂号费政策。(7月16日央广网)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多、慢性病和基础病患者众多,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不少地区患者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窘境,而且,部分医院的专家号非常稀缺,往往需要抢号,甚至高价买“黄牛号”,导致挂号难和重复挂号的问题颇为突出。
站在患者的立场看,挂号一次应该包括医生问诊、开处方、治疗、复诊等整个流程。然而有些疾病的诊疗并非当天可以完成,一些检查化验无法当天拿到结果,患者可能需要往返医院几次。如此一来,就超过了挂号期限,需要重新排队挂号。对于患者而言,看一次病,挂两次号,费钱又费时,增加了看病成本,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更为突出。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地方的公立医院开始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复诊免挂号费的政策,患者复诊时无需再排队抢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挂号压力,有效减轻了患者负担。据淄博市卫健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这项举措一年可为患者减免挂号费约240万元。可见,该项措施是一项有益的尝试,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值得肯定和支持。
但需要指出的是,实施“一次挂号管三天”不可避免地会给医院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有医院医务人员表示,目前国内医院都是信息化管理,如果不挂号,系统里就无法显示信息,医生也没办法进一步做诊断和治疗。甚至认为,这会破坏医院的良好秩序,如果挂一次号包括问诊、治疗、复诊等流程,门诊室可能变成菜市场。
同时,不少医院每天患者数量较多,医生的工作强度本就很高,如果免费复诊人数增多,无疑会增加医生的工作负担。因此,医院应多措并举,通过加强号源管理,采取多途径、多时段的预约,减少患者聚集;开设“夜间门诊”,延长门诊的就诊时间,争取当天完成就诊,减少患者问诊次数;优化检查化验流程,提高设备效率和准确率,尽量实现当天出具检查结果。
此外,需要协调好首诊号源与复诊号源的顺序平衡,可由分诊部门统一分类管理,根据人流量和医师的接诊情况,安排首诊和复诊患者有序就诊。实施“一次挂号管三天”、复诊免挂号费政策涉及医师的利益分配问题,应探索制定合理的评判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确保医师利益不会受损,真正体现医师的工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