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全面打造法治风景线

  本报讯(记者张君) 近期,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司法局坚持“法·景”结合,对辖区滨河法治文化游廊、丛台路法治宣传教育一条街等法治文化阵地进行更新升级,全面打造丛台法治风景线。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在丛台辖区滏阳河沿岸的滨河法治文化游廊,北起苏曹马头,南至龙湖公园,全长3千米左右,沿河两岸设置多个法治宣传栏。游廊设计理念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以法治典故、法治箴言、法治标语为主要宣传内容,蕴含着法治、道德、文明、和谐的内涵,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游廊内,关于“奉公守法”“徙木立信”“子产铸刑书”等法律小故事,“私情行而公法毁”“法者,国之权衡也”等法治典故的介绍,方便群众散步之余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感受法治魅力、感悟法治实践、弘扬法治精神,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丛台路法治宣传教育一条街,全长2千米左右,路两侧绿化带设立宽1米、高2米的双面法治宣传牌50块,宣传内容包括法治宣传教育标语、法治格言警句,使过往群众抬头就可见法,出门就可学法。

  丛台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武一兵向记者介绍,滨河法治文化游廊与丛台路法治宣传教育一条街的建成,不仅传播了法律知识,而且美化了城市环境,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法治文化阵地扎根村街

  在倾力打造主城区品牌法治文化阵地的同时,丛台区乡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也在加速推进。联纺东街道蓝天金地社区建设完善法治文化大院,建成法治教育展厅、法律服务室、法治图书角、法治书画室、法治讲堂、法治小舞台等场所,同时拓展公众号平台、电子宣传屏、居民群、法治学习机等线上平台,向居民群众传播法治理念,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加油站”。

  在丛台区南吕固乡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四留固村,这里以独特的红色电影文化而出名。近年来,该村依托红色电影文化资源,建成法治文化长廊、国家安全教育基地,融红色文化、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于一体,成为彰显当地法治文化特色的重要地标。

  黄粱梦镇高北村建成的“民法典法治文化墙”,以民法典与“小明”的故事为主线,通俗易懂地展现民法典与群众一生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该村法治文化休闲长廊更是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一大去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

  武一兵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行业特色文化有机融合,促进法治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景区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文化宣传,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律好声音,确保全区法治文化宣传阵地“活”起来、“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