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党内法规教育的时代意蕴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内法规教育,有利于强化党的自身建设、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铸牢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党内法规意识,对于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宣布,我们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是党的建设史特别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由此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将“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明确列为普法重点内容。2021年4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也明确提出“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内法规教育具有明确的实践逻辑与鲜明的时代意义,有利于强化党的自身建设、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铸牢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党内法规意识,对于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保障

  新修订的《条例》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是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遵循。《条例》的修订和实施,将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延伸到基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高校党组织应当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全过程,帮助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可见,对大学生党员党规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以身作则、锤炼党性、注重品行、争作表率,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培养人才要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强调德育为先,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引领大学生党员带领同学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不断增强党规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为此,高校需要全面考虑如何贯通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党史党纪党规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从教育对象如何学、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是否实现了政治素养提升等方面入手,充分挖掘基层党组织学习党内法规的热情,从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增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内在需要

  重视大学生党内法规教育是加强我们党自身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高校全面开展党规普法教育,有利于明确大学生党员政治身份、激发大学生党员政治使命、牢固树立党员意识。高校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群体的佼佼者,通过党规教育有利于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将党的纲领、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的纪律等知识入脑入心,有利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精神财富和内在气质。

  高校大学生党员普遍入党时间较短,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守纪的大学生党员队伍。为扣好政治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高校大学生党员应当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引领实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和道德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和党内法规作为常规学习内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认识与党性觉悟,培养尊崇党章、遵守党规党纪的政治自觉,激发自身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推动党内法规宣传教育的路径

  “党员”一词体现了大学生党员的政治身份和政治属性,意味着相应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学生”和“党员”角色互融,要求高校大学生党员不仅要承担一般大学生的学习任务,还应当肩负起作为“党员”的政治要求。在大学校园内,大学生党员身边的很多同学会经常性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交往、对党员日常言行的观察,据以感受党组织的形象。作为党的一员,高校大学生党员必须肩负起维护党的良好形象、为党旗增辉的职责使命。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规教育,既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又能夯实党执政兴国的组织基础,增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将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延伸到基层。在高校深入普及党内法规,有助于大学生党员明晰党的要求,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发挥骨干作用;也有助于广大同学了解党对自身及成员的高标准和严要求,真正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从而有利于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并对我们党以及党员群体进行监督,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举措

  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组织的基础单位,是高校开展党的工作和基层党建的前沿阵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一批又一批可靠的建设者接续奋斗。因此,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党性自觉、党纪意识之强弱不仅事关自身能否成长成才,更关系到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

  加强党规意识培育,有利于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也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之一。学校教育传授学生的不仅包括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完善的人格,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对社会有用的人。高校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的典型代表,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深化党规普法教育,可以使广大学生党员在步入社会从事工作前,就形成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严于守纪、勇于担当,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将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对保障党的人才资源和后备力量、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