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秋龙:一本行走的基层“治理经”
“一本、一笔、一册、一包”是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委政法委员会一级主任科员肖秋龙日常工作的“标配”。在樟树市委政法委工作20年,他一直从事平安建设与市域社会治理等工作,形成一本行走的基层“治理经”。
业务过硬的肖秋龙,曾两次荣立三等功。不久前,他又荣获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个人”称号。
调研报告成为引导村民自治“教科书”
“农村养育了我,组织给了我喜欢、又能干事的平台。能为基层和群众做点实事,是我毕生最大的追求。”这是肖秋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农村生长的经历,使肖秋龙养成了热爱群众、扎根基层的性格。
他还喜欢学习研究,热衷到基层学习、向群众请教、用实践探究。后来,他总结出“深、问、思、导”“四步”调研工作法,成为樟树市基层干部调研的必备“宝典”。
“深”就是坚持深入基层群众了解实际情况,“问”就是带着问题和疑惑去寻找根源,“思”就是结合实际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导”就是引导基层把好的做法形成规章制度,让基层自治插上法治的“翅膀”、嵌入德治的滋养教化。
如何提高村民自治水平?肖秋龙听说永泰镇做得很好,2019年12月,他便深入永泰镇大观村上路皮村实地走访,与群众促膝长谈,并形成《德治自治融合助推乡村振兴——让上路皮村村民自治“立”起来“跑”起来“美”起来的思考》调研报告,提出村民自治要系统化、法治化、规范化等观点,帮助大观村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2021年大观村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成为全市1800多个自然村纵深推行村民自治的“教科书”。
近些年,肖秋龙累计在中央、省级等媒体上发表了基层社会治理理论文章及相关报道60余篇。值得注意的是,他撰写的调研报告荣获中国法学会第十三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征文优秀奖。
自创“背、口、眼、站”宣讲法广受欢迎
在基层干部眼中,肖秋龙不仅是业务骨干,更像一位老师。
研而优则讲,讲研两相长。肖秋龙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近年来,肖秋龙经常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或乡镇(街道)“干部大讲堂”授课,有效引导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工作热情。
讲台上,经常能看到肖秋龙的身影、听到肖秋龙的声音。肖秋龙领悟出“背、口、眼、站”授课宣讲法,成为深受学员喜爱的授课老师。
“背”是能对宣讲的内容倒背如流;“口”是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调动群众的“胃口”;“眼”是讲课时要与每位听众有眼神交流,判断他们是否听懂听进;“站”是坚持一直站着讲课,形成独有的授课风格。
肖秋龙“爱讲”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而且他讲得很深入、很接地气。2022年5月23日,肖秋龙在昌傅镇“干部大讲堂”讲授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台下100余名镇、村干部认真听讲,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延迟了一个小时才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而此时,肖秋龙两只脚的脚趾全部发麻,已挪不动脚步。
2019年7月,肖秋龙被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聘任为樟树市干部教育培训兼职教师,2022年入选党的二十大精神樟树市委宣讲团。
创新“三认四提四知”工作法获推广
肖秋龙是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忠实“粉丝”和敢于创新的实践者,网格成为肖秋龙的“第二办公室”。
2021年底,樟树市选择城区3个社区作为创新网格化管理服务试点社区。肖秋龙作为试点社区的业务督导者,日复一日地扎根在网格,总算摸清网格化管理“虚化”“弱化”的症结。最终,他创新提出“三认四提四知”网格化工作法。
肖秋龙身先士卒践行“三认四提四知”网格化工作法,聚焦网格员队伍“建管用”三个环节,积极会同社区干部、网格员、楼栋长三支力量,深入居民住宅小区,现场讲授如何做到“认路认房认人、提房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并指导如何做好结合文章,即将“三认四提四知”与网格化联勤联巡联防“三联”、创安创卫创文“三创”、建立网格服务“爱心驿站”、社情民意“气象站”、应急处置“前哨站”“三站”有机融合,实现了“党旗格中飘、力在格中聚、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纠纷不出格、服务不缺位”。
2022年下半年“三认四提四知”工作法在宜春市各县(市区)推广。
创建“老肖工作室”化解青少年烦恼
肖秋龙在樟树市综治中心的办公室,同时也是“老肖工作室”。
2020年,杨某的女儿在家上网课一个学期后,性格变得十分暴躁,母女俩经常发生争吵,小孩在家深夜经常大喊大叫,甚至出现不上学想轻生的念头。
杨某经人介绍找到“老肖工作室”,肖秋龙从青少年成长、教育学习、父母包容等角度进行引导,经过几次循序渐进的交谈,杨某母女俩的生活回归正常。
肖秋龙一直认为,教育是基层社会治理最好的“源头治理”,只有教育好每一个小孩,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才能让家庭更加平安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他不断思索建立失足人员回归社会“心理滋养”机制,春风化雨唤醒“迷路人”,照亮“回归路”。“老肖工作室”已成为当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响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