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撑起“保护伞”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本报讯(记者汤瑜) 近期,北京市公安局会同团市委组织召开“北京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警务工作会议”,揭牌成立“北京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服务工作联盟”,并与团市委、市民政局、教育局、妇联举办《对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和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范》会签仪式。

  据了解,北京市公安局要求全部涉未成年人案件第一时间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行标准化集中办理,提升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专业化水平。全市16区办案中心均设有涉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办理专区,家居式环境营造,缓解涉案未成年人的抵触心理和不安情绪。同时,各基层办案单位指定专门人员或相对固定人员,由2600余名民警组建起一支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精通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的专业队伍,持证上岗。

  北京警方先后出台“守护未来”20项措施、规范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等一系列制度,就性侵及严重暴力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第一时间报备和提前介入,法制部门对涉未成年人案件实现全覆盖指导等作出明确规定。依托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创新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实现“三个延伸”,即由刑事向治安案件延伸,不仅落实刑诉法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而且关注治安违法未成年人,由民警和社工开展3至6个月的跟踪帮教,与监护人、学校一起,帮助孩子回归正轨;由违法犯罪未成年行为人向未成年被害人延伸,会同检察官、司法社工在办案中心推行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救助机制,一次性完成案件询问、证据提取、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工作,避免造成“二次伤害”;由案件办理过程中向全流程延伸。将社工帮教救助从之前的案件办理过程中,向执法前端介入、案外后续跟进环节拓展,贯穿执法活动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