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检察开启公益保护新模式

“益心为公”共绘同心圆


  本报讯(记者陈和秋)5月春末,江南进入梅雨季节,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南岸天子岗北麓的深澳古村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白墙黑瓦在远处层叠青山的映衬下更显古韵。5月初,这里刚完成古建筑群修缮保护整改工作。重回古村的李先生满意地看到,敬思堂原先破漏的屋顶已经得到修缮,积善堂外墙脱落的墙面也得到重新粉刷。

  8个月前,初到古村的李先生以杭州市检察机关“益心为公”志愿者的身份,向桐庐县人民检察院反映深澳村古建筑受损的情况。接到线索的检察官迅速联系古建筑文物保护专家对深澳古建筑群进行实地勘查走访,随后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对涉案深澳古建筑群进行修缮维护,强化文物保护工作。

  这是浙江省“益心为公”志愿者推进公益诉讼案件的众多案例之一。今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浙江省海宁市召开“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全面推进现场会,将集线索提交、线索评估、专业咨询、参与听证、跟踪观察为一体的“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由试点城市推向全国。

  作为第一批试点省份,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联合省委统战部、团省委等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共同推进“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实体化运行的实施方案》《“益心为公”志愿者履职管理办法》等规范文件。高位推动下,省内各地纷纷展开探索,海宁市进行志愿者分类管理试点,建立志愿者驿站,舟山市邀请专家志愿者参与环境污染鉴定评估,听取意见建议……在扩大公益诉讼线索来源、借力专业“外脑”、志愿者管理等方面,浙江检察创新方式频出,开启了协同协作、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公益司法保护新模式。


  专业“外脑”合力守护公众利益

  2月,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给予舟山市人民检察院马迹山港某企业海洋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办案组集体二等功表彰。该案同时入选2022年度浙江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精品案例。

  舟山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负责人陈俊是该办案组的一员,他告诉记者,这份荣誉离不开“益心为公”志愿者的专业助力。

  2022年9月,收到线索的舟山市检察院对该案立案后,需要对涉案企业造成的海洋污染进行鉴定,并确定生态补偿金额。来自浙江省水产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受邀参与了从检察院商讨是否立案,到寻找鉴定机构、确定和出具鉴定方案的全过程。

  在专家志愿者的协助下,办案组对鉴定机构的鉴定方案提出修改意见,确定涉案企业生态补偿金额为2200余万元,并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同样获评浙江省公益诉讼精品案例的还有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违法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行政公益诉讼案。在研判医疗美容违法线索时,该院向医疗领域志愿者进行专业咨询,并根据志愿者建议开展调查取证工作,督促行政机关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共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2起。

  关于专家智囊团,早在2017年“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正式写入行诉法、民诉法后,多地检察院就已陆续组建专家咨询库。随着“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在浙江推行,各地检察院将原有的专家库成员转为注册志愿者,并不断扩容。

  相比过去的专家咨询库,“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让志愿者的参与更加高效可视,平台实时反馈相关线索、案件进程,志愿者的参与过程得到记录和量化,为志愿者评优评先提供依据。

  在各起案例中,专家参与方式各不相同,比如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瓯江环境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时,邀请环境工程学领域专家志愿者作为听证员发表意见。

  又如余姚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及虚拟货币的新类型案件时,面对相关前沿问题的不同司法观点和司法判例,该院通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邀请数字货币研究领域的高校学者、企业高管、法律实务工作者等专家参加线上咨询会。

  为进一步扩大志愿者朋友圈,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团区委,聘请浙江工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作为合作组织;嘉兴市人民检察院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中广泛吸纳志愿者,关于志愿者队伍的招贤纳才计划还在不断推进中。


  线下驿站加强互动交流与基层联络

  如何提高志愿者参与积极性?海宁市人民检察院有办法。2022年,该院在公益诉讼创新实践基地开辟“益心为公”志愿者驿站“益之家”,作为志愿者的落脚点。

  走进驿站,一眼就能看到对门正中墙上“益心为公”四个蓝色大字,以及上方的志愿者专属徽标。房间中央,一张米色的长方会议桌占据了驿站的大部分空间。志愿者们就围坐在这张桌子边接受法律培训,了解近期开展的专项活动。

  为了让志愿者更有参与感,海宁市检察院还为志愿者定制专属马甲,并根据志愿者专长划分出9个咨询小组,分别对应不同颜色的工作名牌。

  另外,对于志愿者参与活动获得的积分,海宁市检察院创新性地实现与浙江省志愿者协会的积分互认,提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的积分认可度,方便志愿者使用积分兑换小礼品或进行评优评先。

  这些做法被嘉兴市人民检察院吸收进《公益诉讼志愿者专题咨询小组组建办法》,明确组建10个志愿者专家咨询小组,并畅通志愿者专家跨地域调用申请渠道,同时制作志愿者专属标志,为志愿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公益诉讼业务书籍等。

  2022年11月,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与海宁市检察院建立“代表联络站+检察益之家”协同治理模式,开展“代表督生态”专题,与检察“益之家”实现工作衔接联动。“益之家”开始有了联络基层的新功能,成为检察核心业务下沉基层的重要桥梁。

  同时,海宁市检察院打通线上“海宁人大云”平台与“公益通”检察云平台,代表联络站“民情数据库”中生态环保类意见建议对接检察公益诉讼平台,实现数据互通、线上共享,来自人大代表的线索可以直接推送检察院,后者启动立案后及时反馈,方便人大代表时时跟踪案件进展。

  海宁市“益之家”成立后,嘉兴市嘉善县罗星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南湖区政协民族同心委员工作室门口也陆续挂上“益之家”的新牌匾,这意味着更多检察工作向基层延伸的“前哨阵地”诞生了。

  嘉兴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冷仁民透露,“益之家”将继续在全市铺开,入驻更多乡镇、街道的人大基层单元和政协民生议事堂。升级版“益之家”数字应用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应用范围将覆盖全市各个驿站,将检察触角进一步延伸到人大、政协等基层单位,实现“检察+人大”“检察+政协”的合力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