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汶上法院:密织司法“防护网” 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本报讯(□王博) 近年来,山东省汶上县人民法院秉持“法治护苗”理念,以司法保障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在家庭、学校、社会绘出更大“同心圆”,织好司法“防护网”,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寓教于审 打造家庭“安全港湾”

  “谢谢您法官,是您救了我的孩子。”看到孩子重新走进学校,汶上县的张女士近日专门给汶上县人民法院法官丁桂云写来了感谢信。

  张女士夫妻长期在外打工,儿子小桀(化名)因家庭教育缺失导致逐渐脱离学校,并因多次盗窃被公诉机关提起公诉。丁桂云凭借多年的刑事审判经验,及时对小桀进行疏导教育。

  丁桂云到小桀就读过的学校和所在村居了解情况,并联系小桀的父母,规劝他们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全力为小桀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目前,在法官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桀已改过自新,重返学校。

  2021年以来,该院针对涉家庭暴力案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3份;积极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发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通知书》5份;针对少年儿童失管失教情况,发出《家庭教育令》7份,责令父母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


  能动司法 深植学校“肥沃土壤”

  “现在开庭!”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汶上法院第一审判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庭审开始了。审判台上,三名“小法官”身着法袍,正襟危坐。控辩双方发言有序,举证有力,围绕一次“校内斗殴”事件据理力争。

  这是汶上县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受汶上法院邀请,走进法院体验司法活动。“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庭审,今天自己坐在审判台上,体验庭审流程,感受到了司法的严肃庄重。”刚刚脱下法袍的小峰同学显得意犹未尽。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茁壮成长至关重要。汶上法院能动司法,主动对接教育机构,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2021年以来,14名员额法官被聘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73次。


  协同联动 共筑社会“蔚蓝穹顶”

  小刘和小姜是大学同学,毕业后顺利步入婚姻殿堂,转眼间女儿小鑫已小学二年级。二人因孩子学习问题闹起别扭,小姜一怒之下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案件进入汶上法院家事诉讼服务中心,经分析研判,法官林娜认为当事人双方感情基础好,判断为“非死亡婚姻”。

  矛盾因孩子而起,法官以孩子为突破口,展开情感攻势,唤起温馨回忆,矛盾迎刃而解。这对夫妻最终在汶上法院家事诉讼服务中心的调解室里相拥而泣。

  汶上法院以家事诉讼服务中心为依托,致力于“抓前端、治未病”,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形成独具特色的家事诉讼服务汶上品牌。中心成立以来,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68件,对少年儿童开展心理咨询28次,婚姻家庭类案件调撤率达57%。

  此外,汶上法院联合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成立全市首个家庭教育指导站,同时成立“法官妈妈团”,对接指导社区、村委等基层组织“网格化”帮教,及时发现和化解家庭矛盾,密织司法“防护网”,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