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大名法院:巧用“加减乘除” 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本报讯(记者张君 通讯员呼文亮) 近年来,河北省大名县人民法院深入践行“立法为公、司法为民”初心使命,坚持能动司法,积极提升司法为民质效,以争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活动为契机,在宗旨上、细节上、作风上、举措上持续发力,做实做好司法为民的“加减乘除”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更多法治获得感。
厚植为民情怀,在创新司法举措上做加法
大名县法院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新的司法体验。2021年以来,该院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创新推出“依法立案马上办”“诉讼事务网上办”“窗口问询暖心办”“导诉服务贴心办”等12项便民举措,制作小额诉讼明白卡、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卡片,在诉讼服务中心增设医疗箱、休息区等便民设施,设立“老弱病残幼孕军办事窗口”“涉企诉讼服务窗口”,开辟老弱病残孕立案绿色通道、退役军人绿色通道、涉企绿色直通车,最大限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综合运用上门立案、巡回审判、现场普法、实地调研等工作模式,提供便捷诉讼服务。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活动,用足用活执行措施,切实将群众的“胜诉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以更多、更优、更细便民举措,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深耕服务土壤,在减轻群众诉累上做减法
大名县法院深度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全面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开庭、网上送达等一系列“互联网+”办公模式,当事人足不出户,通过手机操作即可完成所有诉讼事项。在立案窗口建立“一次性告知制度”,一次性告知立案所需材料、一次性告知诉讼流程、一次性告知诉讼风险,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实行“一次办结”。在诉讼服务中心张贴网上立案流程图、跨域立案流程图、诉讼风险告知书、起诉书模板等相关诉讼材料,避免在程序上走弯路,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充分发挥12368服务中心实体功能,开通服务热线满意度评价系统,加强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切实做到问询有人查、咨询有人答、诉求有人记、困难有人帮、纠纷有人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类诉求。
注重拓展融合,在发挥司法效能上做乘法
大名县法院注重将为民举措融入到强基、普法、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创新开展“入基层,夯基础”专项调研活动,根据辖区不同特征,聚力打造“大蒜产业法庭”“花生产业法庭”等特色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强基导向,强化法庭建设,加大类型案件、区域矛盾的化解力度。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途径拓展司法服务效能,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九项措施》《关于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以建章立制促进营商环境规范运行。开通“涉企绿色通道”,对涉企纠纷坚持立案快流快转,着力实现涉企案件当日申请、当日立案、当日分案移交,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纾困解难,以法治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以加强普法宣传提升司法质效水平,积极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校、送法入企等志愿活动,深入宣传民法典、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法律知识及常见纠纷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增强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
深化联动聚力,在矛盾纠纷化解上做除法
大名县法院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用矛盾化解的“除法”,进一步推动县域平安建设。“诉前分流+多元调解”模式拓宽案件解纷渠道,加强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推动形成以案件诉前调解、简案速裁为中流、繁案精审作后盾的调判模式,最大程度减轻群众“诉累”。加强府院联动,与相关部门工作对接,实现数据、资源、信息共享。推进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推动调解组织“点对点”在调解平台线上分流、调解、反馈、指导,推动纠纷线上解决。2022年推动与山东省冠县、莘县人民法院,河南省南乐县人民法院构建司法协作机制,该机制运行一年多以来,三省四县人民法院间代为立案、代为送达、代为执行案件180余件。今年3月,召开了第一届三省四县人民法院司法协作联席会议,真正实现三省四县人民法院“同城效应”,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大力提升司法效能,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