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姬:做好政法宣传工作的“急先锋”和“多面手”
编者按:近期,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振奋精神,激励广大党委政法委干部积极投身新时代政法事业,中央政法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授予北京市西城区委政法委员会等33个单位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称号;授予陈敏姬等10名同志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个人”称号。本报特推出新时代政法楷模系列人物故事。
发挥英语专业八级特长,翻译政法著作五万余字,制作英文视频播放量破百万;专注报纸、电视、电台、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为一体的宣传阵地建设;拍摄微电影获平安中国“三微”比赛二等奖……
这是北京市昌平区委政法委员会宣传科科长陈敏姬近年工作取得的部分成绩。作为一名政法干警,她敢于挑战,善于创新,在政法宣传战线上屡创佳绩,成为政法宣传工作的“急先锋”和“多面手”。2019年5月、2022年3月,陈敏姬两次荣立三等功。不久前再获殊荣——获评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个人”荣誉称号。
精准把握宣传方向,办好报纸传递正能量
“办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儿,必须有一颗敬畏之心。”这是陈敏姬经常说的一句话。
2015年,陈敏姬接手负责昌平区委政法委主办的报纸《新观察》,承担筹备内容、设计排版、校对出刊办报任务。为了把报纸办得“更有分量、更有特色、更接地气”,她策划专版百余个,撰写新闻稿件1500余篇,将党的声音转化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传递给读者。
这7年间,加班、熬夜对陈敏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为赶新闻的时效性,她会马不停蹄地赶写稿件。每次看到一个个新鲜的稿件和策划跃然纸上,她总是表现得很兴奋,就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她总是在总结探索如何将版面排得更新颖,如何策划出更好的内容,如何将题目做得更简洁醒目。
报纸校对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陈敏姬就凭借着“钻牛角尖”劲头,以字、词、符号为单位,逐字逐句细读,力求不放过任何一处错误。一期报纸她要校对十余遍。
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陈敏姬改版设置了“政法窗口”“政法先锋”“编辑带您学法律”“学党史 守初心”“有奖答题”等栏目,进一步强化以案释法和政法工作亮点宣传,传递正能量。
为了解决服务老百姓“最后一公里”难题,她将报纸通过邮寄方式送到2000余家单位,涵盖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镇街、512个社区(村)、117所中小学校、工会以及青年汇等。截至目前已出刊430期,发行170万余份。报纸定期张贴到全区513处“一墙一窗”中,扩大了区域宣传教育影响力。
专注政法融媒体矩阵建设,实现宣传教育立体化
为了适应新时代政法宣传工作,陈敏姬主持创办了“昌平新观察”融媒体平台,该平台被评为北京政法新媒体矩阵十佳账号。
她还积极拓展电视、电台、网络为一体的“昌平政法”矩阵。如何提高粉丝量,如何做大做强新媒体品牌……这些课题她潜心研究,逐个攻破。
元旦、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母亲节、父亲节……别人眼中的节假日,她都认为是和政法工作相结合的宣传点。清明节前,她抓住“开往春天的列车”热点,结合铁路护路工作,策划《铁路护路,人人有责》短视频;五四青年节前,制作《青春向党》专版,报道系统先进典型,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中,策划《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昌平这样干!》等20余篇报道,被中央和市级媒体刊载50余次……
除此之外,陈敏姬每年还牵头组织政法系统忠诚卫士宣讲团报告会,通过颂典型、谈感受,展示政法干警在平安昌平建设中的生动实践和精神风采。
为让政法工作深植人民群众心中,陈敏姬结合新闻记者工作经验,找到辖区文艺爱好者,鼓励大家根据真人真事自编自演法治节目。了解到南口镇一对村民夫妇有文艺特长,她立马拿上相机前往他们家,以夫妇俩人生经历为切入点,一边采访一边向他们宣传国家安全、法治等知识。夫妇俩在陈敏姬引导下,编写出了法治快板节目。
回龙观龙泽苑东区一名70多岁的老人也是如此,陈敏姬找到他,为其提供素材。历时一个多月,两人反复研讨,最终完成了20余幅法治漫画作品。
7年来,陈敏姬立足岗位职责,在协调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中成绩突出。特别是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中兢兢业业。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陈敏姬作为昌平区委政法委联络员,积极当好领导参谋助手。她参与研究制定30余项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协调组织召开全体会20余次、专题会议50次,及时传达上级精神,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编撰应知应会知识、举办“开放日”、打造宣传综合模式、汇总成果,确保教育整顿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陈敏姬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新时代政法干部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