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创新数字法院建设

  本报讯(记者常明 通讯员赵力)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坚持“人民至上”基本原则,践行“守正创新”指导思想,以服务全流程审执业务为核心要求,创新推进数字法院建设,破解了诉讼文书“送达难”、法律文书“输出难”、基础设施“使用难”多个审执业务难题。

  搭建失联修复平台,用“数字化”手段破解诉讼文书“送达难”。为畅通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沟通渠道,历下区法院通过搭建失联修复平台,成功破解诉讼文书“送达难”。

  该院通过“1+2+3+N”方式采集当事人资料,形成数据汇聚。“1”为构建“历下法院当事人数据仓库”;“2”为对接“历法E线”和“智能语音”服务系统,采集当事人自行绑定的案件信息;“3”为通过AI智能服务获取当事人财产、其他涉诉案件、联系方式等信息;“N”为对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政务大数据办案辅助平台中的点对点查控等N个应用接口,进行数据采集。同时,采用数据清洗等方法,完成当事人数据匹配,并通过失联修复系统的全流程运转,实现当事人资料修复,解决“送达难”。

  目前已实现当事人信息修复1200余案次,预计可减少案件公告近3600次,由此减少邮寄送达近4800次,可节省邮寄费用近15万元。

  引入标准文书系统,用“自动化”手段破解法律文书“输出难”。历下区法院以“自动化”为引领,引进标准文书智能制作系统,成功破解法律文书“输出难”。

  系统采用IC卡的方式对文书归属进行认证确认,有效保障文书输出的安全可控;系统采用电子印章的方式,有效防止了公章滥用以及印章不清晰的情况出现;系统自动生成防伪追溯水印,在防止文书伪造的同时,可对文书的原始信息进行追踪溯源。

  据统计,自2022年7月启用标准文书智能制作系统以来,该院扫描打印量约计近170万页,极大地提升了法律文书的制作效率,让“智慧法院”的建设更进一步。

  建设云化计算资源,用“集约化”手段破解基础设施“使用难”。该院以“集约化”为指引,以云计算为支撑,构建全要素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

  在业务支撑方面,基于云计算技术引擎,将传统计算资源、存储资源融合到单个高性能超融合节点,并由6个超融合节点组成一个超融合集群,统一为业务应用提供计算、存储、资源管理等服务。目前已将法院所有信息化业务全部迁移至超融合资源池,在最大化利用计算资源的同时,提高了业务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在办公终端方面,基于云桌面技术引擎,将本地电脑的桌面操作系统集中于后端服务器上运行,通过虚拟交付协议将远端“操作系统”快速推送给“客户机”,有效解决了原有电脑办公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干警的办公效率。

  历下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悦红表示,法院将不断强化数字赋能,更好地为审执业务服务,最终全面建成全时空泛在服务、全流程智能辅助、全领域资源整合的全域数字法院,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强的司法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