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治理小游戏广告泛滥
“玩游戏,一分钟弹出3个广告,真不知道是在玩游戏还是看广告。”北京玩家小刘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抱怨道。当下很多小程序游戏,广告泛滥,严重影响了游戏体验。(5月19日《法治日报》)
有网友用“多到令人发指”来形容小游戏里的广告,广告肆无忌惮跳出,而且还无法关掉,俨然网络上的“银屑病”,根除不尽的“牛皮癣”。不仅如此,这些广告中有很多还埋了“雷”,存在大量淫秽色情、低俗庸俗、血腥暴力、恐怖惊悚、诱导消费、网络诈骗等违法和不良信息,让人痛恨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休闲类小游戏上的广告之所以泛滥成灾,背后是利益在作怪。据了解,小游戏主要靠广告的点击量来获取收益,小游戏运营商往往只注重广告的数量和点击量,对广告的内容并不在意。因此,增加广告数量和播放时间,或进行虚假宣传、传播低俗内容是小游戏运营商、相关平台获取点击量的主要方式。游戏玩家不想看又不得不点击,想关又关不了,在被动、无奈中给游戏运营商“贡献”了流量。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对互联网的广告活动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规范,如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细化欺骗、误导用户点击、浏览广告的具体情形等,并通过专项行动等方式加大网络弹窗广告整治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因流量至上、“利”字当头,广告泛滥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根治此类乱象依然任重道远。
互联网广告具有技术性强、产业链条长、市场主体多、应用场景复杂等特点,融入了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在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网络而言,“流量为王”几乎已成共识,但要明白流量的获得,应依靠优质内容,不能为了流量牺牲内容,损害网民的利益。过度插入广告本身是在牺牲用户体验感,而诱导消费、低俗等不良广告内容,更是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对互联网广告活动进行规范势在必行。
治理广告泛滥需要多方合力,多措并举,从源头上切实根治网络“牛皮癣”。各类广告经营主体必须加强合规经营意识,依法依规合理地投放广告,如果一味采用恶性的方式来进行广告宣传,恐怕只能让人反感,更无法真正打开市场去谋求自身的发展。游戏开发者和运营者应加强行业自律,不得开发、传播不良信息,确保广告内容的健康。平台要加强广告内容的审核,自觉抵制违法违规广告;进一步强化“一键关闭”功能,加强技术改进,解决好“关不掉、还乱跳”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对广告时长、广告展示次数要有具体要求,不能让广告播放无休无止。对过度广告、低俗广告、虚假广告和“一键关不掉”等现象要及时进行治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规处理。
在对小游戏广告泛滥进行治理的同时,应当鼓励、支持、引导适当增加公益广告,让网民在游戏中受到教育,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良好道德风尚,促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