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江津区法学会为更高水平平安江津、法治江津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三联三服务”工作机制 激发基层法治活力
“这么多部门来关心企业、帮助企业,我们深表感谢。希望区法学会等部门今后多开展‘送法进企 用法助企’活动,为企业普法、释法,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重庆新西亚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斌说。今年3月,重庆市江津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双福、德感、珞璜等园区企业调研,开展“送法进企 用法助企”活动,得到了企业家们的高度认可。
“团结带领广大法学会会员、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基层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护航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区法学会的重要任务。”重庆市江津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雷德环介绍,近年来,江津区法学会立足基层法治实践,探索创新“三联三服务”工作机制,切实精准服务全区发展大局。其中,“三联”即区法学会理事会成员分组联系会员,会员分组联系片区工作站,片区工作站联系辖区单位;“三服务”即一学校、一企业、一治安重点整治地区至少配备一名法学会会员对接服务。
在“三联三服务”工作机制下,江津区法学会狠抓自身建设,发展壮大优质会员队伍,深入学校、企业开展“点单式”服务,进一步充实“小天平”法律志愿服务团力量,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其中,激发基层法治建设活力,为更高水平的平安江津、法治江津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分会建设,发展壮大优质会员队伍
“江津区法学会高质效加强队伍建设,首创在区县法学会下设置法学分会,设立教育、行政执法等行业分会7个,镇街分会2个,法学会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个人会员由成立之初的95名发展到882名,发展团体会员25个。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会员662人,律师、法律工作者108人,高素质的会员队伍规模持续壮大。”江津区法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高质量的会员队伍,为江津区法学会各项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五年来,江津区法学会组织会员单位开展专项课题研究10余个,会员撰写的《关于整治假冒巡游出租车的司法建议》被新修订的《重庆市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条例》采纳。22名会员成为江津区委决策咨询专家库成员,为成功引进渝丰电缆、海亮铜管等18家重点企业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江津区法学会加强对148所学校、80家企业、7个治安重点整治地区联系服务。99名会员担任全区301个村居法律顾问,为基层治理贡献积极力量。
今年以来,江津区法学会还组织区法学会理事、会员以及各政法单位、法学会工作站等,以反诈骗、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国家安全、禁毒、反邪教、交通安全等内容走进中小学、高职院校,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 让青春与‘法’同行”主题法治宣讲活动。
“三联三服务”工作机制下,江津区法学会积极联络各政法单位,开展政法开放日活动,组织学生代表等走进法院旁听庭审、走进检察院了解检察官工作日常、走进警营感悟交通安全、走进司法所聆听普法教育。此外,江津区法学会还组织开展江津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调研,组织相关单位深入重庆工商学校、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等单位开展调研5次。
送法进园区,为企业健康发展纾困解难
以法律服务不断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也是江津区法学会的重点工作之一。
近几年,江津区法学会组织会员深入园区企业开展法治服务,为280家民营企业提供“法治体检”,出具“体检报告”285份,提供咨询服务500余次,有力护航民营经济发展;深度参与平安建设,发动会员积极参与非法集资案件化解、重点房产项目处置和信访接访等工作;组织95名会员成立江津综保区、德感西部食谷等7支法律服务团队,深度服务工业经济。
江津区法学会积极参与制定《江津区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减成本增效益“十条措施”》,指导建立“点对点”法律服务联系机制,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280余场次。设立全市首个商会驻庭调解室,调解商事纠纷案件470件,涉及金额近4000万元,有效维护了企业利益,为全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应有贡献。
此外,江津区法学会还与江津区工商联深度合作,支持区工商联提升法律服务能力,会同工商联推动法律服务机构、商协会组织建立双选结对机制,指导民营企业选聘法律顾问,建立法务部门,健全企业经营、决策、论证等专业法律服务机制。截至目前,已有32家法律服务机构、110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为368家企业提供法律顾问服务。
今年初开始,江津区法学会持续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组织区经信委、区人社局、各园区发展中心、政法各单位、相关镇街等部门到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走访调研,针对企业所需法律服务的“点单式”需求,开展“送法进企、用法助企”法治宣讲、法律咨询、座谈交流等,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
“小天平”普法志愿服务队为基层法治注入活力
“什么情况下可以变更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什么是离婚冷静期?”“农民工如何办理暂住证?”……今年3月1日,江津区永兴镇黄庄村法治广场气氛热烈,当地群众在观看法治文艺演出的同时积极参与法律知识问答,学习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
一群身着深蓝色马甲的法律服务志愿者,穿梭在群众之间,热情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并且发放相关法律资料,他们是来自江津区法学会“小天平”法律服务志愿团的志愿者。近年来,江津区法学会持续推进“小天平”法治志愿服务团建设,深入基层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服务、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明白人”培养等法治创建活动,营造人人参与法治建设的浓厚氛围。
“小天平”法治志愿服务团吸纳全区广大法学会会员、法学法律工作者、平安志愿者、村社网格员等参与,在区级层面组建志愿服务总队,按服务领域、行业、社会群体和镇街等组建志愿服务分队,在村(社区)、网格等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融合基层“红领巾”“夕阳红”“蓝马甲”等志愿服务队伍31个,组建100人普法讲师团,开展法治宣讲100余场次;培养“法律明白人”1500余人,培养13名金牌调解员,共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0余起;开设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个,提供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为基层治理积极贡献力量。
志愿服务还与“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八五普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等活动结合,在“三联三服务”工作机制下,“小天平”法律志愿服务团深入开展法治文化演出3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50万余份,宣传服务人群超100万人次。2名服务团成员获评全国普法先进个人,3名成员获评全市青少年普法先进工作者,2名成员分获全市抗疫先进个人、最美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