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厚植优良传统参与立法实践

“金点子”直通国家立法机关


  “才溪代表好作风,群众利益记心中;形式多样听意见,推动落实不放松。”在福建省闽西小镇——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深深烙印在许多基层人大代表的脑海中,并付诸实践。与之呼应的是,才溪许多群众将“代表就在我身边”“有事找代表”“代表能办事”常挂在嘴边记在心间。

  这种遥相呼应,既是基层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真实写照,也是才溪共建和谐党群关系、增进民生福祉的真实反映。

  才溪是一个光荣的红色小镇,是著名的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素有“将军之乡”之称。毛泽东同志曾三进才溪,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央领导也多次到才溪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杭县才溪镇人大主席团传承和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在这片红色沃土上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总结出“1479工作法”,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2021年7月,才溪镇人大主席团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以下简称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这是福建省唯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第一个设在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至今已参与了七部国家法律草案的意见征询工作。

  日前,民主与法制社记者深入才溪,对这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进行了实地探访。


  把基层声音“原汁原味”传递上去

  “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正当其时,建议补充完善草案有关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加强对潜在被害人预警等方面的细化规定……”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出台前,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该法草案征求意见活动,得到了才溪群众的积极响应,许多人建言献策。

  这是才溪群众参与立法咨询和建言献策的一个缩影。“我们在开展立法咨询研讨会的同时,还通过立法咨询和调查工作进机关单位、进社区、进乡村、进大专院校、进企业厂矿等活动,广泛听取各领域群众的声音,并‘原汁原味’传递至最高国家立法机关。”才溪镇人大主席王瑞华说。

  作为福建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自建设之初就得到省、市、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并充分调动各方智力资源推动立法联系点高标准建设。龙岩市人大常委会为此成立了推进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支持和推动该联系点工作的16条规定,还在2022年2月将才溪镇人大主席团确定为地方立法联系点,直接指导开展立法咨询和调研工作。“上杭县委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协调领导小组,设立了基层立法联系服务中心,县人大、政府、监察委、法院、检察院等给予全力支持,构建了‘党委领导、人大主导、多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我们还专门制定了《关于支持和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意见(试行)》等文件。”上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方刚介绍。

  实际上,早在9年前,才溪的人大工作就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注。当时,才溪镇人大主席团在实践中创造性总结出“1479工作法”,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所谓“1479工作法”,即,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处理好与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府、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等四种关系,组织开展代表学习培训、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民主法治宣传、代表述职、民情恳谈、先进典型评选等七项活动,扎实组织开好一年两次人代会、组织代表初步审查预决算、组织代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组织代表视察调研、组织代表开展检查、开展工作评议、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工作、加强代表履职的服务和保障及管理、加强自身建设等九项工作。

  王瑞华介绍,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人大指导下,才溪镇人大主席团不断总结、完善和丰富“1479工作法”,努力推动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地方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在才溪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有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正是基于这样的底蕴和群众基础,才有了在才溪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

  “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以来,在党中央有关精神指引下,在地方党委的领导和人大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创新基层群众有序参与国家和地方立法工作,形成了人人参与立法、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让民主立法、开门立法更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分管法制工作的副主任苏炎洪说。


  每条立法“金点子”都来自基层实践

  如何让来自基层的“金点子”顺利搭上“才溪号”这辆“立法直通车”?王瑞华说:“每次接受法律草案征询任务后,我们先开展前期解读学习、制定工作方案逐章逐条逐款分析研究法律草案内容,力求读懂弄通。然后,再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有关单位和群众、书面征求各信息采集点建议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律意见建议征集,形成报告初稿后再咨询专业人士和顾问单位意见,最后经审定并以报告形式上报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记者了解到,通过上述严格的调研、审核流程,搭上“才溪号”立法直通车的每条“金点子”均原原本本来自基层工作实践。如,在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意见建议征集过程中,才溪镇溪北村的林连英提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的建议。该建议在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第三款中得到了体现。

  林连英是才溪镇溪北村党支部副书记,曾获得“全县十佳科技能手”“省优秀女能手”“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当时为什么会提出这条建议?林连英解释,因为女同志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当年才溪1.6万人口中有80%的青壮年出门当红军,“才溪女”撑起家里一片天。“如今,留在村里的女同志比男同志多。她们了解各家的实际情况,对村里事务的处理,比男同志更有优势。”

  林连英介绍,在日常工作中,比如征地拆迁方面,女同志做工作更细心耐心。另外,在农村,很多矛盾发生在婆媳之间,女同志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比男同志更有优势。

  才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晓娟告诉记者:“这条建议来自林连英在村里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没想到搭上了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这辆‘立法直通车’至国家立法机关,并在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被吸收采纳。”

  据了解,像林连英一样,参与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人员来自各个领域。才溪镇针对乡镇层面立法专业人员工作力量有限、立法咨询专家欠缺的情况,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采取上级人大法工委专业人才资源对口支援的方式开展工作,同时依托上级人大的工作协调,设立了涵盖经济、行政、司法、文旅、环保、村社、群团等13个领域84个信息采集点,构建了“一站多点”立体式基层立法联系网络,为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设夯实了人力资源基础。

  截至今年3月,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上报立法需求和立法工作意见建议13项,组织开展了慈善法修订草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等七部国家法律草案的意见征询工作,上报意见建议158条。在已公布实施的地方组织法、畜牧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四部法律中,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所提17条建议被不同程度吸收入有关条款。


  让国家立法的“源头活水”更丰富起来

  近年来,才溪镇人大主席团先后在全国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经验交流会、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来闽调研座谈会、福建省乡镇人大工作推进会、福建省人大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等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向全国推介“1479工作法”以及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促进基层群众参与国家与地方立法的做法。截至目前,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吸引福建省内外人大工作者及人大代表60多批3600余人次前来学习考察。

  不仅如此,为了让国家立法的“源头活水”更丰富起来,持续扩大上杭县人大工作品牌影响力,上杭县人大常委会在不断丰富、拓展才溪镇人大主席团“1479工作法”的同时,还依托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工作室和人大代表联络站,探索“赴圩议事”工作机制,即通过实施民意收集、民事评议、民忧调解、民法宣传、民声回应等创新举措,利用农村圩日赶集群众相对集中的优势,开设“赴圩议事站”,开展“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双援手”活动,与群众“唠家常”“话冷暖”,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让群众敞开心扉表达民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反映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才溪镇人大主席团还逐步增加立法信息采集布点,增扩立法征询领域,积极争取高校、科研机构、律师事务所的专家资源作为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智库专家”,逐步实现全领域、全行业、多层次、广覆盖的基层立法征询格局。

  “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探索创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努力将才溪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革命老区模范苏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基地、形象窗口、创新平台。”上杭县人大常委会分管立法联系工作的副主任李德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