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高校招生更加公平公正透明
近期,有网友称“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阿进录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拟录取为该校2023年民族学博士研究生”,此消息引发关注。4月13日,青海民族大学发布公告称,经复核,阿进录不符合该校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取消其拟录取博士研究生资格。(4月13日《中国妇女报》)
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应当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遵守相关规定和制度。年龄是非常重要的招生条件之一,必须严格依规执行,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在这一事件中,我们不能仅仅把责任归咎于某个人,更应当深入挖掘高校招生工作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各种监督和问责机制,切实维护高校招生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校的招生工作更加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让每个人都享有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机会。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高校招生工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当前,高校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性是否真正得到保障?高校招生工作的制度和管理是否足够健全和规范?事实上,高校招生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和规范管理。从考试的设计、组织、监督,到招生计划的编制、公示、执行,再到录取的程序、标准、结果公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健全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
高校招生工作不仅关系到研究生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高校招生工作渐趋改善和规范,通过公示、媒体报道等方式,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招生情况,增加了招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高校违规招生的处罚力度,对那些违反相关规定和制度的高校,进行了严厉的问责和惩罚。这些措施不仅有效地净化了高校招生环境,也提高了高校招生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报道中的事件再一次为高校招生敲响警钟,学校应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严格规范执行招生政策,切实做好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各项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招生制度和管理机制,明确招生的程序、标准和要求,并在招生过程中加强监督和检查,避免出现违规行为,推动招生工作向着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方向发展。同时,要确保招生工作信息全面公开,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做好人民满意的考试招生,努力提升考生的满意度。
高校招生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不容亵渎,各高校应当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在招生工作中恪守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好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奋力走好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