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③

以供给侧改革促进青年法治人才成长“提档加速”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为法治人才培养明确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要求,持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青年法治人才在法治实践的广阔天地中大有可为、大可作为。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围绕法治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解决青年法治人才成长中的问题,为青年法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要打造横向交流平台。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打通学科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壁垒,通过建立横向交流平台的方式让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者开展双向交流。以开展学术交流、决策咨询、实践研究基地等形式,将法学院校、实务部门、律所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等青年法治人才组织起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服务国家重点任务、服务群众法治需求、服务改革发展等为主要方向,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法律政策研究,实现人才跨领域合作,不断拓展对接平台和领域,既发挥青年法治人才的优势为基层解决问题,也在实践中提升青年法治人才的能力水平。

  要打造纵向交流平台。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尝试建立两种形式的纵向交流。坚持“向下”交流。主动对接群众需求,组织青年法治人才参与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日、民法典、网络安全、青少年法治教育、食药安全、法治政府、基层社会治理、党内法规等基层法治宣传活动,接待化解疑难案件、信访案件、释法说理、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工作。坚持“向上”交流。利用好高校专家资源,探索建立“导师带教”“名师传帮带”等机制,以“松散型”师徒结对的方式,以开展项目研究团队的形式,为青年法治人才特别是实务部门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人员等配备导师,由导师带领指导青年法治人才紧扣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要依托高校资源建设继续教育平台。当前,法学领域专业发展日新月异,新兴领域、重点领域、涉外领域的司法案件数量逐渐增多,这就需要加强青年法治人才在法学前沿领域的继续教育,不断拓宽视野、加深理论修养,掌握最新理论成果,深入理解新法和新修订法的核心要义,提升正确运用新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高校法学院特别是知名法学院校要利用优质师资力量围绕法学前沿领域理论创新开展业务培训,使青年法治人才进一步提升自身理论修养,将理论知识和司法实务有机结合起来,以最新的研究理论指导法治实践。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法治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法学前沿理论的学习,更要在法治实践中锤炼人才,让广大青年在“知行合一”中真正增长才干,练就过硬本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