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中院与朝阳区人民政府签署框架协议 助力“两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王蓉 通讯员樊思迪) “两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北京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为积极落实关于“两区”建设的系列文件精神,为北京“两区”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2月20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与朝阳区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司法服务保障朝阳区“两区”建设的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多元解纷”“法官工作站”“示范性裁判”“智慧送达”等12项工作机制。

  根据协议,北京三中院和朝阳区人民政府将在“两区”建设制度创新和法律风险防范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交流,加强诉源治理及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以合同执行、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公司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新业态劳动争议、涉互联网侵权纠纷等法律适用及纠纷解决为重点,精准把握司法服务保障与朝阳“两区”建设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据悉,为充分发挥“两区”建设(CBD)法官工作站作用,双方将依托“法官工作站”“多元解纷”机制,为园区企业带来京法巡回讲堂、普法讲座等活动,精准回应园区企业的多元司法需求,全面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水平。

  为促进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北京三中院在重点园区设置普法宣传电子屏,涵盖各“云”平台使用方式指引及法治宣传等内容,帮助园区民商事主体使用北京法院的相关互联网诉讼平台,规范商事主体的经营行为,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为发挥裁判规则对园区潜在纠纷的示范引导作用,双方将建立“示范性裁判”机制、“案例通报”机制,北京三中院充分利用中级法院的审级特点,选取园区具有代表性的涉诉案件进行示范性裁判,明确当事人的诉讼预期,妥善化解与示范案件基于同一法律关系、有共通的事实争点和法律争点的案件;定期向区政府及重点园区管委会进行案件分析通报,全面反映园区涉诉情况,助力加强园区矛盾纠纷的排查治理。为了给园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通过“智慧送达机制”,依法推广电子送达,全力提升送达效率,节省民商事主体诉讼成本,为园区企业提供快速、优质的司法保障。

  下一步,北京三中院和朝阳区人民政府将牢牢把握共建合作的机会,在发挥协议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提升合作质效、打造合作品牌,进一步营造朝阳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两区”建设在朝阳区跑出加速度、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