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力全面清除隐形变异培训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3年6月,各地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问题预防机制、发现机制、查处机制基本建立,部门和地区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得以完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态势得到较好控制。到2024年6月,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的长效机制得到健全,治理工作态势持续向好,隐形变异培训得以全面清除,有力确保“双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双减”的内涵是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尤其是校外学科类培训负担。曾经,各类学科培训机构在中小学附近扎堆,学生一出校门就进培训机构大门,培训机构俨然成为义务教育之外的另一套“教育体系”。“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对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校外培训机构无序扩张乱象得到有效治理,遏制了培训行业野蛮生长对学校教育产生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效缓解,更多家长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

  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偿家教仍屡禁不止,一些地方校外培训出现了一些新变种:有的家长“众筹私教”,有的培训机构转设地下“黑班”继续授课,有的教师变身“高端家政”,违规提供校外培训服务。造成隐形变异培训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长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热衷于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二是培训机构不想放弃这块高回报率的“好生意”;三是隐形变异的培训隐蔽性强,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

  “双减”是一场力度空前的改革,它指向对基础教育生态进行系统性重塑,把“剧场效应”的恶劣影响降到最小,也指向推动全社会形成新的教育共识。任由隐形变异培训发展,不仅严重干扰政策执行,阻碍改革推进,而且会形成“剧场效应”,引起家长的跟风,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精力负担。清除隐形变异培训,需多方勠力同心。

  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规范培训行为。大力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全方位监管,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对于违规培训的机构,要严肃查处,防止出现新的野蛮生长。

  “双减”的目的是为了提质。学校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摒弃“题海战术”“唯分数论”等观念,树立“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强化师资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优化课后服务,做到减负不减质,缓解家长焦虑。

  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知水平和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双减”效果。要明确“双减”是减少对孩子拔苗助长的行为,让孩子从压力中解放出来,在保证充足睡眠时间的前提下,增加德、体、美、劳等方面活动,确保孩子全面健康发展。此外,要主动配合好学校工作,在提升孩子全面素质上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除隐形变异的违规培训乱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坚持制度化、常态化,按照规律办事,施以精准打击,就一定能让违规培训没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