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华祥: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当事人的“幸福指数”
宋华祥是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人民法院民一庭的一名四级高级法官,也是一名中国法学会会员。在扎根基层的37年里,他因业务能力突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得“安徽省法院化解赴省进京信访积案”先进个人2次,荣获“安徽省法院一站式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六安市第二届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
大胆创新解民忧
宋华祥始终坚信只有做好每一次调解、开好每一次庭审、写好每一份法律文书、公平公正办好每一起案件,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尊重法官、信任法院、信仰法治。
对此,在工作中宋华祥坚持运用调解的方式定分止争。调解时,他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认真学习钻研在线调解平台使用,大胆探索繁简分流机制并在霍邱县法院先行先试。
同时,他始终坚持将法理、情理、道理有机结合,善于发现化解信访矛盾的突破口。2016年以来,他有效化解各类疑难信访积案二十余起。其中,他参与成功化解的一起屠某涉诉信访案,2022年入选安徽省委政法委、省信访局涉法涉诉典型案例。在他的带领下,2020年,霍邱县法院诉讼服务质效评分位居全国法院第一,他所在的庭被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记“集体三等功”。
疫情形势严峻期间,宋华祥和同事坚持在岗,负责网上立案的受理与回复,以及12368诉讼服务热线的接听等事项。此外,还创新推出两种网上调解模式,把司法服务延伸到线上,让当事人足不出户享受到法院提供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当事人的“幸福指数”。
深入浅出普法律
“小朋友,你们长大后是想当老师、律师还是当法官呢?不论你们想干什么,只有遵纪守法、加强自我保护,才能平安健康,实现梦想……”在潘集镇中心小学的一次宣讲时,宋华祥对在座学生说道。
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较为薄弱。针对这一情况,宋华祥从耳熟能详的儿歌入手,结合身边案例,以案释法普及有关法律基础知识,引导同学们增强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远离违法犯罪。
宋华祥始终立足本职,在法治宣传阵地上充分发挥法律工作者的引领作用,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理念。作为一名员额法官,他将普法贯穿于每一起案件的办理过程中,从机关、企业到田间地头,都有他普法的身影。作为霍邱县民法典宣讲团的成员,他不仅“量身打造”法治课堂,还先后多次走进乡镇、民营企业、社区,为乡村社区干部群众、民营企业家等上法治课,获得一致好评。
笔耕不辍强理论
作为中国法学会会员,宋华祥多年来始终坚持学术研究与执法办案、司法能力相互促进和共同提升。先后荣获“中国执行论坛”三等奖,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三届执行理论研讨会三等奖,2019年、2020年全省法院两届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
2019年,宋华祥撰写的学术论文从全国法院优秀论文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法院司法技术优秀论文一等奖。该论文以“涉鉴型案件诉讼周期长”为切入点,结合对“涉鉴型”纠纷解决机制运行现状,考察诉前鉴定制度的功能,重构“涉鉴型”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路径探索。以此为契机,宋华祥强化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创新提出涉鉴型纠纷“诉前鉴定+委派调解”工作模式,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解纷需求,也有力推动法院审判质效提升。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37年扎根基层的宋华祥,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也用初心和坚守践行着一名基层法官的无悔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