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安机关推进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法治护航“两地”“两高”建设

——重庆公安机关推进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重庆考察,多次对重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重庆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谱写出新篇章。

  近年来,重庆市公安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法治力量护航“两地”“两高”建设,取得优异成绩。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到“三个用”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十年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后,重庆市委迅速组织了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我是宣讲团一员,一直带头学、带头讲。”时任重庆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袁勤华说。

  袁勤华介绍,近年来,重庆公安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方面,做到了“三个用”——“用心学进去,用情讲出来,用力做起来”。

  在用心学进去方面,重庆公安始终把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教育整顿的重要抓手,深入把握德与法、法与纪的辩证关系,坚决肃清流毒影响,大力整治顽瘴痼疾,以法治思维既治“已病”更治“未病”,队伍作风形象持续向善向好。

  “在抓好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用情讲出来。不仅在公安队伍中推动领导干部带头上讲台、讲党课,在群众中间也主动发好公安声音,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主题宣传。”袁勤华表示。例如,瞄准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重庆公安把法治宣传和反诈预防深度结合起来,宣传反诈法律法规,传授防范诈骗知识,还依靠群众建立起了劝阻员队伍。2022年以来,重庆全市预警潜在被害人666万人次,有效预警率达99.96%。

  在用力做起来方面,重庆公安大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首先,健全完善执法闭环管控体系。截至目前,重庆41个区县公安机关已全面建成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国率先实现建成率100%,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等级评定办法》及评估指标等。同时,重庆公安紧扣接警处警、受案立案、网上办案、法制审核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体运行五个关键节点,出台《重庆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五个一律”工作规定实施意见》,实现全流程、全要素执法办案闭环管控。

  其次,持续深化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受案立案等改革任务贯彻落实,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等单位的联动协作,公安机关从侦查讯问、案件审核、监所管理、律师权利保障各环节着手,细化完善措施,最大限度发挥其降低司法成本、提升办案效率的作用,全市公安机关办理自愿认罪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54%,到2022年上升至91.4%。“此外,我们还着力加强社会治理法治保障。围绕执法重点、难点、风险点出台一系列执法指引,均获得非常好的效果。”袁勤华表示。针对城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重庆公安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对城市犬只管理问题,流浪犬、烈性犬问题,犬只咬人后的纠纷问题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呼吁依法管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公安、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后,起草《重庆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审议后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持续深化“枫桥经验”重庆实践

  “近年来,重庆公安以坚决守护人民群众安全为己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缉枪治爆、全民反诈、打击养老诈骗等一系列严打行动,让平安建设在群众身边可见可触可感。”袁勤华表示。

  在守护群众“钱袋子”安全方面,2021年全民反诈专项行动中,重庆公安追赃挽损额是2020年的3倍多,2022年来已为受害群众追赃返还2.26亿元。“如今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期待和要求更高了,已不仅仅局限于生命财产安全,还涵盖了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为此,我们必须把群众路线这个‘法宝’更好地坚持和发扬下去,结合实际更好地用起来。”袁勤华说。

  据介绍,近年来,重庆公安以推动社区民警由以往的蜻蜓点水式“进社区”到现在的沉下心来“在社区”转变为突破口,持续深化“枫桥经验”重庆实践,要求社区民警蹲在社区,与社区干部力量融合。民警既要发现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就地解决,还要密切注意一些影响基层平安稳定的苗头,及时排查公共安全风险。

  除此之外,重庆公安在“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和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基础工作上狠下功夫。现在,社区民警依托大数据,动态精准掌握辖区的标准地址,实有房屋、人口和单位,对基层底数清、情况明,遇到突发事件能第一时间靠前处置。在社区常态化治理和应急管理中,社区民警有了更为清晰的角色定位。

  “社区工作做到位了,商铺安心经营,街巷更加安全温馨,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这是真正给人间‘烟火气’装上了‘安全阀’。”袁勤华表示。


  做好“排头兵”“勤务员”“生力军”

  重庆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近年来,围绕重庆“两地”“两高”目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规划,重庆公安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为重庆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维护安全发展环境上,重庆公安也积极当好“排头兵”,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近年来,我们统筹推进‘长江禁渔’、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持续保持对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以‘警察蓝’添彩‘生态绿’。加强与四川警方合作,将两地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重点国家执法合作作为重要合作内容,以保障物流运输安全为抓手,加大协同防范打击力度,积极开创成渝警方共保通道运输安全的新局面。针对川渝毗邻地区摩托车、电动车盗窃案件高发的情况,两地还联合开展了常态化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抓获一批长期跨区域作案的犯罪分子,斩断了盗销链条,压缩了违法犯罪空间。”袁勤华介绍。

  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上,重庆公安致力当好“勤务员”。推进“警快办”平台与重庆市政府“渝快办”融合对接。目前注册用户超过1350万,日均访问86万人次,上线374个政务服务事项,256项实现“全程网办”,让群众少跑路、不托人就能办成事。

  在此基础上,重庆公安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密切与四川等周边省级公安机关的协作联动,积极推动破解只能在户籍地办证办事的制度瓶颈,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28项公安政务服务“川渝通办”,17项西南五省市通办。

  “同时,我们还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为载体,加强两地政策衔接,出台实施2批次10余项便利措施,包括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居住证信息互联互通、临时行驶车号牌互认、简化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手续等,极大方便两地群众生活出行和经商创业。”袁勤华介绍。

  在助力稳经济大盘工作上,重庆公安努力当好“生力军”,坚持“企业有所呼,公安有所为”,取得良好成效。

  2022年,重庆推出《促进汽车消费畅通物流运输10条措施》,为企业减少办事和物流成本20%以上。在满足群众需要的同时,保障皮卡车产业的持续发展,重庆合理放宽通行限制,在全国率先取消了皮卡车进城限制。

  如今,重庆公安还创新设立了“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涉及公安的业务都可以办,80%的业务当场办结、立等可取。“重庆公安派出所窗口综合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和群众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