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的形成及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学术论文是研究者在一定材料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将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判断,进行学理性、系统性表述的成果。它是研究者智力劳动的主要呈现方式,也是实现研究者学术价值、社会价值乃至人生价值,服务国家、社会和学术的重要途径。学术研究及学术论文写作,离不开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强化,以及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与创新性解决。这样,方可以论证明理、以文章化人。


  问题意识:学术研究的起点

  学术研究是一个知识逐渐积累的过程。作者在知识积累基础上,逐渐形成对世界、社会以及学科体系的各种认知,并以这一“认知之眼”观察世界、社会及学科体系。当世界、社会及学科体系的各种现象与已知事物发生矛盾和摩擦,并在认知者内心形成怀疑、困惑、焦虑,使其积极寻找答案之时,问题就会出现。这一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就是问题意识形成的过程。

  问题意识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也是学术研究与学术论文写作的基础,因为学术研究起始于对问题的追问。一个人的问题意识越强,他的创新性思维动力就越强劲,也进一步带动他的思维活动更活跃,并不断走向深刻。如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承继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重点关注符号语音问题,提出音位理论,形成了布拉格学派;注重语义问题的,形成了哥本哈根学派;研究符合组合与聚合问题的,形成了描写语言学派。这三个学派虽然都脱胎于同一理论体系,却基于不同问题意识,形成了关于语言符号的不同认知,进而从不同角度展开对语言符号的探究,形成异中有同、同之有异的三个分支流派。因此,对于学术研究而言,不但要有问题意识,而且要不断地养成并有意识地去强化它。这对学术研究的创新、实践的突破,包括学术研究及论文的写作均具有重要作用。


  问题意识的养成与强化

  问题意识作为创新的基础及思维不断发展的动力,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养成的。欠缺问题意识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善于发现问题,二是问题意识不强烈、不鲜明。因此,养成和强化问题意识,并注重将潜在的问题意识转化为显在的问题意识极为重要。如何养成和强化问题意识?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好如下几点。

  自觉广泛、持续积累各类信息。在广泛阅读、积累信息过程中,形成对各种信息的把握和对比,并在对比中发现差异,这是发现问题、追问问题的前提条件。比如,进入数字化时代,各国都在加大数字政府建设,且在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显著变化。如果平时注重观察并获悉数字政府建设的大量信息,就可能会引发对以下问题的思考:数字政府的工作职能、工作流程与传统模式有哪些差异,这种差异如何影响政府效能发挥;数字政府是否要不断开放数据,如何开放数据,要开放到什么状态;数据开放与数据安全的关系如何处理等。只有对数字政府建设及其工作状态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对相关问题更为敏感,才能将其中蕴含的各种问题显性化,并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建议。

  将对比后的信息差异转化为初步思考。即,对问题的来龙去脉、对问题形成的原因、对问题带来的影响和结果、对问题的解决路径等进行学术思考,促使对所发现问题的深度探究。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思考得越多,其问题意识就越强烈;一个人思考得越细密,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就会不断加深。例如,人工智能及其他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各行业带来了许多新挑战,也给教育活动带来了新的场景、新的机遇和新的冲击,教育界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应用中违反教育伦理的问题,教育立法对此应进行哪些变革,这些问题都是当下和未来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当具有了这样的问题意识,再广泛查阅资料,进行深度分析,就会形成研究结论。因此,带有问题意识的研究,会使研究者观察力更敏锐,观察度更深入。这样的研究结果,也容易走在时代前列。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寻找世界、社会和学术上的真问题而不是伪问题,寻找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无意义的问题,要尽可能广泛而深入地进行分析与探究,形成学术上的价值判断。这种判断会决定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和影响力大小。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道路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及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中该如何评价?这就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也是我们必须清晰认识的真问题。

  由此可见,广泛的信息积累、细心的观察与对比、系统的思考与分析以及对问题性质、作用和价值的判断,对学术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学术论文写作前期必须准备的。


  问题意识与学术写作

  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强化,使问题不断凸显,又通过分析逐渐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这是学术研究的必然过程。这一过程的学理化、规范化语言表达,就是学术论文的写作。学术论文写作过程,必须遵循几个必要原则。

  思想性。思想性要求学术论文研究的问题有价值,所写的内容有思想,所得的结论有益于国家、社会和学术良性发展。研究者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要站稳立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术规范,遵守出版纪律与规范。

  学理性。学术论文对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过程,要符合学术论文话语表达上的学理要求,符合话语体系要求,语言表达上要严谨、准确,体例结构上要逻辑清晰、方法得当,结论要科学。在写作中,力避拖泥带水、言语含糊。这需要写作者反复训练、不断打磨自己的论文。

  创新性。创新性是学术论文价值最突出的表现之一,通常体现在多个方面,或者聚焦前人没有关注或较少关注的新问题,或者运用新材料拓展原有旧问题的分析面与认知深度,或者使用新方法去解决有关问题而得出新的结论等。总而言之,学术论文的创新离不开问题意识形成后研究者运用新思路、新材料、新方法对之的分析与研究,且这种创新性越强,论文的学术价值就越大;创新性越弱,学术价值也就越低。

  学术规范。学术论文有其基本的学术规范。基本要求,如论文标题要凸显问题意识、表达要简明准确;摘要,要聚焦发现的问题,强化核心观点,创新内容;关键词,要准确反映所研究问题的学科属性;参考文献,要符合标注规范,要与研究的问题相联系。这样的写作,才是合乎规范的问题外化表达。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学术论文写作者,只有不断增强学术责任心、使命感,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以科学、规范、严谨的写作将之充分展示出来,传播出去,才能进一步体现其当代责任与价值,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并在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中提高学术论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