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团第一师法学会多措并举推进法治培训工作常态化精准化
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是塔里木河起源地、丝绸之路必经地、昆岗文化发掘地、三五九旅传承地,总面积6923.4平方公里,下辖16个团镇、乡,2021年辖区总人口43.86万人。
为持续提升当地职工群众的法治意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学会大力指导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法学会(以下简称第一师法学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突出强基导向,依托第一师阿拉尔市职工法治培训学校阵地,推动法治培训常态化,夯实法治师市、平安师市建设基础,聚焦连队“两委”、网格员、人民调解员、联户长、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政法干警、行政执法人员等群体,持续开展法治培训,2020年以来,累计培训29万余人次。
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常委、副政委、政法委书记、法学会会长张勇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坚持把依法治疆摆在突出位置,突出法学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以第一师法学会为载体,把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作为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的基础工程、源头治理的重要抓手,主动融入,做好结合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这篇“大文章”,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强顶层设计 统筹培训工作
要把法治培训工作做实做强,顶层设计非常关键。“第一师法学会坚持把法治培训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来抓,从高位推动,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践行者。”张勇表示。
张勇介绍,在实际工作中,第一师法学会充分发挥法学会联系会员、组织会员的作用,统筹法学会各会员单位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加强联动,凝聚合力,打好培训宣传工作“组合拳”,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全面覆盖”的大工作格局,推动法治培训宣传多元化、常态化、制度化、精准化。
为使法治培训落到实处,实现效果最大化,第一师法学会紧盯领导干部“关键少数”,针对每一期学员培训,讲好“开班第一课”,切实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此外,压实法学会会员单位和团镇(乡)、街道办法学会理事责任,落实法治培训各项任务,积极配合第一师法学会做好常态化法治培训工作。同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风向标”作用,采取“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模式,强化结果运用,推进法治培训工作不断深入。
强化法治思维 把好政治关
张勇表示,法治培训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依法治疆的基础工作,首要做的是把牢意识形态阵地。
为此,第一师法学会充分发挥法学会思想政治引领作用,紧盯重点人群,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反分裂国家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培训,最大限度从源头上、思想上去极端化,引导面对错误言论观点敢于“发声亮剑”。
同时,第一师法学会各会员单位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政治必修课”,通过党组(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形式,常态化组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为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第一师法学会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坛,邀请兵团法学会、塔里木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参加。第一师法学会各会员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交流和研讨,评选出多篇优秀理论成果并进行表彰。
“通过举办活动,切实打造研究讨论、合作交流平台,提升法治研讨的引导力和法治交流的影响力,以法治之智、法治之力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张勇说。
精选师资 保障教学质量
为保障培训质量,第一师法学会全面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从会员单位选聘政治过硬、业务扎实的专业人才76人建立“师资库”,并遴选出35名骨干教师颁发聘书,参与常态化培训,按照每期不同需求到职工法治培训学校任教。
除了由第一师法学会会长每期为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上“开班第一课”之外,第一师法学会还邀请资深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培训质量。“第一师法学会坚持把课堂作为法治培训的‘主阵地’,抓环节,精心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严把培训质效。”张勇说。
为了做到这一点,第一师法学会制定“8+1+N”授课模式,即每天8节课、每天1节晚自习、每天开展各类课外活动,抓实每个教学环节。还要求授课教师精心备课,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授课精准,并定期评出优秀教案,给予奖励;开展领导点评、教师互评、讲师自评、学员讲评,在互动中促改进、促提升。同时建立“回访”机制,对学习效果进行“回头看”,确保培训有成效、有质量。
创新举措 打造宣传“强阵地”
为了让法治培训实现从传统教学到创新型教学的转变,第一师法学会不断拓宽思路,丰富培训方式,采用“群众点单、学会派单、会员接单”的模式为第一师阿拉尔市群众提供法律培训服务。
“授课老师会针对学员不同的需求,进行‘点单式’普法服务,精准解决学员提出的问题。除了线下的培训授课外,第一师法学会还利用‘云普法’方式,让普法服务更加及时高效。”张勇说,全新的培训模式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第一师法学会的普法工作者也被亲切地称作是运送法律知识的“快递小哥”。
此外,第一师法学会还专门开设“模拟法庭”等特色课堂,以案释法,增强普法培训的趣味性,让群众充分感受到法治的魅力。还从培训学员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学员“量身定做”《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培训教材》《人民防线培训教材》《群众法治大培训法律法规学习读本》《信访工作法律法规摘编》等多部教材,切实解决学员的法律需求。
在法治宣传平台搭建方面,第一师法学会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强阵地”的作用,目前已刊发10期《丝路法苑》杂志,共计110余万字,为广大阅读者提供了一个分享法律知识、共享法律资源的重要平台。除了传统的宣传平台外,第一师法学会还积极打造“互联网+法学会”的宣传模式,联合师市党委政法委创办“丝路视讯”抖音、快手、微信、一点资讯等10余个政法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各类与法律相关的图文影音资讯,打造出指尖上的“法治宣传阵地”。
张勇介绍,第一师法学会已将“主动嵌入”意识充分融入到法治培训工作中,法学会副会长和近百名法学会会员组成普法讲师团,深入到连队社区、园区企业,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和“法治大宣讲”等法律宣传活动,主动为社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截至目前,第一师法学会已对辖区内的105家企业开展了“法治体检”,帮助企业排查出法律风险364条,并为企业出具“法治体检报告”,有效降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风险,为企业排忧解难。此外,第一师法学会还积极组织第一师阿拉尔市律师事务所常年担任企业的法律顾问,为77家企业提供精准、专业的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等法律服务;组织法学教授、律师对100余名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负责人进行案例解读,以案释法,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同时,还积极投身根治欠薪相关法律服务工作中,已帮助当地收回欠款4996.74万元。
“这些是第一师法学会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主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的有力体现。”张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