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刘娜:驰而不息奔走在普法一线

  8年来,河南省周口市法学会副秘书长兼市委政法委执法督查科科长刘娜,把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同一件事上——奋战于法学会普法一线。

  有人不解:“你舍小家、为大家,到底图个啥?”也有人理解她奔走普法背后的良苦用心,为她送上锦旗和感谢信。而对刘娜来说,8年的坚守,她以执着为笔,以汗水为墨,只为诠释自己作为一名普法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让会员“多”起来、“动”起来

  2015年,刘娜怀着对法学会满腔的热忱来到河南省周口市法学会。作为副秘书长,一到任她就给自己列出了第一项任务——了解清楚全市法学会会员的相关情况。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她发现全市法学会会员少且分布不均衡、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于是考虑在全市建立会员工作站服务试点。

  让会员“多”起来,宣传发动是第一步。为此,周口市法学会相继以文件形式印发《关于加强会员队伍建设的通知》,附上个人会员入会条件和申请表等相关内容,并在全市法学法律界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对要求进步、符合入会条件的法学法律工作者和热衷法学研究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也积极联系动员。

  为尽快壮大会员队伍,刘娜放弃休息,集中精力高效推进。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该市法学会会员队伍逐步壮大……

  至2022年,周口市法学会共计建立58个会员工作站,其中市级法学会建立13个工作站,县级法学会建立45个工作站。会员从2015年的375人增加到目前的4209人,人数增加了10多倍。

  法学会会员“根据地”在全市遍布开花,为做好普法宣传奠定了基础。但此时刘娜产生了新的“苦恼”:随着会员数量的增加,原有的团体会员联络人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大量不属于团体会员的个人会员,成为服务管理的盲区;团体会员联络人的工作调整也常使会员服务管理陷入中断,致使会员活动无法开展。

  刘娜认为,建立一种全新的管理运行机制迫在眉睫,且势在必行。经过多日思考和调查走访,她策划出建立会员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的方案。方案明确全市各级法学会单位负责服务管理会员工作站,会员工作站负责服务管理本站所属法学会会员——市县两级法学会的每个团体会员单位自然设置一个会员工作站。不属于团体会员的个人会员每50名设立一个工作站,由所属法学会根据会员所在区域、系统,按照方便工作的原则设置。

  令刘娜惊喜的是,方案一出台,各地法学会纷纷支持响应,一个个落实行动迅速展开。“如果说全市法学会会员工作站是会员们的‘精神港湾’和‘根据地’,它为每一位会员成长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那么,工作站管理制度与规则则是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供的强有力保障。”周口市法学会会员张莉评价道。

  在刘娜的努力下,2019年,周口市法学会与周口市技师学院首次联建“周口市法学会法治宣传基地”,组织政法系统普法志愿者召开多场法治宣传报告会,赠送“成长红绿灯”法治微电影,播放扫黑除恶宣传视频,并以该基地为依托成立“青少年素质与法治教育研究会”。2020年,周口市法学会与市博物馆联建“周口市法学会法治宣传基地”。随后,周口市法学会又与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建“周口市法学会法治宣传基地”,并依托该基地成立“老子法学思想研究会”;与周口银龙水务有限公司联建“周口市法学会法治宣传基地”等。2022年6月,周口市法学会在5年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印发《周口市法学会法治宣传基地服务管理办法(试行)》,首创了联建“周口市法学会法治宣传基地”团体会员管理新模式,实现所有会员类型服务管理全覆盖。

  近年来,周口市多处会员工作站逐步建立,除了积极组织会员对外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还定期开展各种法治宣传、法学交流活动、学习培训活动、观看法治电影和周末公益剧场等活动,拟将会员工作站打造成“会员之家”。

  一位很少参加活动的会员近期参加活动后深有感触:“这一切新变化,得感谢刘娜科长,是她辛苦付出的结果。”周口市法学会会员张华(化名)在参加读书分享会活动后也表示:“周口市法学会组织活动很用心,资料准备齐全、讲解生动、学习系统全面,会员工作站互帮互助氛围浓厚,提高了会员们的归属感。”

  2017年9月,中国法学会在全国法学会干部培训班上介绍了周口市法学会的会员服务管理工作模式。2018年2月,中国法学会下发文件,对周口市法学会探索建立会员工作站制度予以推广。河南省法学会在全省法学会系统复制推广周口市法学会会员工作站建设的经验做法。多家媒体对周口市法学会的创新工作经验进行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法学会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看到这一切,刘娜心里满是欣慰,仿佛以往经历的辛劳都得到了回报。

  随着工作经验逐年沉淀,刘娜对法学会工作的认识和思考也在不断加深,她主写的《地方法学会运行机制与能力建设研究》,被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年度课题立项,并顺利结项,作为成果专报和成果摘要在全省法学会系统转发。


  让普法宣传“活”起来

  如何扎实有效做好普法宣传,是长期萦绕在刘娜脑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她边思考边探索,根据会员专长和工作领域,主导创建三个层次普法队伍:以政法一线干警会员组建“防校园欺凌”宣讲团,用身边真实案例向广大青少年释法,并摸索研究出一套面向青少年的普法技巧;以周口市技师学院为依托单位成立周口市青年普法志愿者团队,成立周口市青少年素质和法治教育基地,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依托基地开展一系列普法宣传活动;以各个会员工作站站长、副站长为主力组建区域性普法志愿者团队,深入基层乡村、社区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普法活动。

  老陈原是周口市某小区老年广场舞团队的一名成员,如今人缘极好的她有了“新身份”。在刘娜的发展动员下,老陈成了小区养老反诈宣传员,时常为广场舞团队成员普及反诈等知识。“每天一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如何防范养老诈骗,那些手段我们一帮老姐妹都背下来了。”老陈乐呵呵地说道,并对这个“新身份”骄傲不已。

  除了动员像老陈这样的热心志愿宣传员进行日常普法外,刘娜认为组织有针对性的大型宣传活动也能取得良好效果。对此,刘娜认真组织策划了各类专题普法宣传活动: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展为农民工送法维权宣传;服务旧城改造,成立中心城区“两违”集中整治法律服务团开展专项法律宣传;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开展法治宣传,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法治化市场环境;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保护知识产权集中宣传……今年,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刘娜根据实际情况打破传统普法模式,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有效宣传。在护路爱路宣传日,邀请法律专家为广大中小学生录制主题法治宣讲课,同时开展“5·26我爱路”主题宣传教育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今年7月12日,为引导群众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更好向老年人普及防诈骗知识与技巧,筑牢防范养老诈骗“安全网”,刘娜参加了在周口经济开发区南广场开展的“共促消费公平”年主题活动暨预防老年诈骗宣传活动。

  刘娜和普法志愿者们走进群众中间,重点向老年人介绍了以“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等为名的养老诈骗形式,耐心讲授防范诈骗知识和技巧,提醒群众加强防范意识,告诫老年人不贪图便宜、不轻信他人、不泄露个人信息等。此次宣传活动共计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向现场群众有效地宣传反诈知识。

  如今,周口市法学会与周口市图书馆等十几家单位通过联建“周口市法学会法治宣传基地”,摸索出一条对内加强团体会员单位干部职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育,对外发挥本行业法律和专业实践特长,促进行业法治化提升的路子。“通过将各团体会员单位的需求集中对接,优势互补,‘连成一片’的团体会员单位联办的普法活动都大大提升了专业度、参与度、实效性、趣味性、宣传面、影响力。”刘娜解释道。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刘娜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出“指尖普法”新模式——指尖学法、以案说法、法律风险提示等三个模块。内容包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同时结合各个重要时间节点的法治宣传内容,在法学会系统网站、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矩阵和全市各会员工作站微信群予以发布,把法律知识简易、渐进、连续地推送到读者手机端,让读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普法学习,让学习法律知识成为日常生活习惯,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8年的时间,刘娜奋战于法学会战线,奔走在城乡普法一线,她的步伐与身影装满了几十本影集,她与法学会会员剪影照挂满了市法学会会员之家。在“七五”普法期间,她组织市县两级法学会邀请法学专家开展“双百”活动讲座516次,有效提高了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受到一致好评。

  在刘娜的不懈努力下,周口市的普法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鲜活生动。她也因此获得诸多荣誉:2015年至2018年连续被省法学会评为先进个人,2019年至2021年主持工作期间,连年被省法学会评为优秀秘书长。2021年被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评为“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

  8年时光荏苒,刘娜始终把法学会工作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驰而不息奔走在普法一线,在周口市法学会工作手册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定的忙碌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