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耶律大石“济生民于难”的爱民思想

  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西辽的开国皇帝。西辽在突厥语和西方史籍中称之为“哈剌契丹”。在金皇统元年(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耶律大石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后称霸中亚,威名远播至欧洲。

  在王朝国家时代,中国古代民族契丹建立的辽在全盛时期的疆域将近400多万平方公里,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东北亚走廊地区,是历史上非常强盛的王朝。耶律大石在艰难之中率众西征,于中亚开创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王朝。他总结辽朝兴衰的教训,结合占领地实际情况,制定了西辽国家的基本制度,促进中亚社会发展与民族交融。耶律大石廉政思想值得当代借鉴。

  耶律大石也叫大石林牙,“林牙”是契丹语,是汉语“翰林”的意思。公元1115年,满腹经纶的耶律大石参加科举并考中进士,成了《辽史》记载中辽朝唯一的契丹族进士。他作为契丹贵族,自小就受到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最好的教育。

  儒家文化在政治上的核心思想就是孔子的“为政以德”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思想在他生命深处扎了根,在《辽史》中记载了一段耶律大石的口谕,虽然只有短短百字,但现在读起来依然为其“爱国忧民”“以民为本”的思想所触动:

  谕曰:“我祖宗艰难创业,历世九主,历年二百。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蕃,翦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亦有轸我国家,忧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济生民于难者乎?”

  这篇演说词,简短叙述了辽代历史以及出走可敦城的目的以及复国的愿望。虽然篇幅很短,但其“爱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在其《湛然居士文集》中记载耶律大石在中亚的所作所为:“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虽然西辽当时已经灭亡,但耶律大石的“爱国忧民”“济生民于难”的思想,使西域中亚的百姓依然对耶律大石的所作所为感怀思念。

  由此可见,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为政者首先要有“济生民于难”之“爱国忧民”“以民为本”的思想和情怀,在内心深处真正爱民,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之宗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为官一任,倘若不能造福一方百姓,扪心自问,自己的人生有何价值?如何立于天地之间?又如何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本文为202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辽代法律文化研究”(项目号:L21BZS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