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别让键盘一再成“伤人利器”
2元钱无限续杯,老人小孩可免费喝,被称为良心做生意的武汉“糖水爷爷”,日前登上网络热搜。但温暖感动的画风没有持续,随之而来的是质疑、谩骂、造谣等网络暴力。在与家人商量后,“糖水爷爷”决定放弃生意,不再出摊。最新消息显示,老人租住地所属社区表示,如果老两口愿意,可以给他们安排稳定的工作。(8月11日人民网)
@江德斌:据报道,“糖水爷爷”经营了17年,在3年前才从一杯1元涨到2元,老伴多次劝他涨价,但“糖水爷爷”就是坚持不涨价,说“两块就挺好”。“糖水爷爷”由此获得大众的认可与尊重。然而,随着“糖水爷爷”在网络上走红,一些“键盘侠”为了获得流量和眼球效应,对“糖水爷爷”进行恶意攻击,诸如质疑糖水的卫生问题、造谣老人子孙不孝顺等,令“糖水爷爷”不堪其扰,不得不选择放弃生意。近年来,网暴事件频频上演,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网络文明,人人受益;网络污浊,人人受害。治理网络暴力,坚决不能手软。只有对网暴者施以法律惩戒,让其付出法律代价,方能有所震慑,减少“键盘伤人”问题。
“镀金食品”中看不中吃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联合制定《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规定》,明确规定金银箔粉未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原料,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但记者调查发现,多家网络店铺仍在经营售卖相关材料,还有不少消费者青睐“镀金食品”,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食金”的图片视频。(8月10日《法治日报》)
@黄齐超:金箔酒、金箔巧克力、金箔蛋糕、金箔牛排、金箔寿司……这些“穿金戴银”的饮品、食品,吸引了一些消费者的目光,也被一些人争相购买食用。“镀金食品”终究只是“颜值”高,而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倘若金的纯度不高,含有其他重金属,则还有可能引发中毒,危及身体健康。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标准,喊停“镀金食品”很有必要。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监测,发现违反规定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和宣传金银箔粉可食用的,依法予以查处。同时,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适时组织专家解读含金银箔粉食品的安全风险,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引导消费者自觉抵制畸形和不健康的消费理念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