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三中院发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
本报讯(记者王蓉) 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10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司法审判教育、评价、指引、规范功能。
本次发布的10个典型案例主要聚焦民事审判领域,从三中院2022年审判生效的优秀案例中,精选十个典型案例进行发布,涵盖侵权责任纠纷、物权保护纠纷、合同纠纷、人格权纠纷等民事案由。10个典型案例涉及疫情防控、正当防卫、残疾人保护等领域,分别从诚实守信、社会公德、文明守规等不同角度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据悉,近年来,北京市三中院深入贯彻落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法院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积极在审判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用有力量、有温度的司法裁判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彰显人民法院坚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通报会上,北京市三中院有关负责人还从强化组织领导,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意义;强化文书释法说理,充分发挥个案指引作用;强化司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该院在审判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情况。
出席发布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李大进表示,本次发布的十个典型案例,不仅体现出三中院法官的专业素养,也彰显了司法的正义与温度。小案例阐释大道理,法院的裁判文书应当成为司法实践和人民生活的典范,这种典范是法官通过司法工作雕琢出来呈现给社会的精品,也是司法工作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