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推出工商登记类案件助企新举措

  本报讯(记者任文岱) 为切实保护商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工商登记类纠纷的高质效解决,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发布构建“实质、提速、协同”的工商登记类案件助企新举措,以行政审判活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保障。

  海淀法院披露的一起工商登记案件中,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作出一起工商变更登记,准予某商贸公司的股东由马某、张某变更为曹某。但马某、张某却毫不知情,正与某科技公司商谈合作,合作进行到签约的关键环节才发现已被“踢出”公司,二人赶紧向海淀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以曹某提交虚假材料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为由,请求撤销该工商变更登记。

  审判中,海淀法院速度推进该案件的司法鉴定程序、公告送达程序等,并大幅缩短庭审时间,根据鉴定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查明涉案股权转让协议中转让方马某、张某签字处的签名字迹确与样本上二人的签名不是同一人所写,判决撤销了该工商变更登记。依据法院与工商登记机关的长效沟通机制,海淀法院将企业撤销涉案登记的急迫诉求反馈至工商登记机关。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亦积极履行法定职责,于判决生效后的首日就执行了法院判决。

  据悉,为提速解纷,海淀法院建立专案专办机制,全流程推动工商登记类案件自立案至审判的高质效办理。通过快速审前准备,引入由法官助理单独主持的庭前会议制度,于审前明确诉讼请求、固定无争议证据、确定争议焦点,大幅缩短庭审时间,提高庭审效率。目前,该类案件已实现流转至审判庭后7日内组织庭前会议。考虑到该类案件往往涉及司法鉴定、公告送达等程序,海淀法院指派专人负责对接鉴定组、公告组,保障该类案件的鉴定、公告等诉讼程序加快流转。目前,该类案件的鉴定流程已缩短约一半时长,公告送达流转时间节省近三分之一。海淀法院还针对该类案件推广制作要素式裁判文书。目前,该类案件已基本实现开庭后3日内完成裁判文书制作,5日内审结。

  此外,海淀法院还与工商登记机关建立工商登记案件长效沟通机制,提升类案治理合力。通过强化诉前协调化解、强化审判行政衔接流转、强化类案联合研判等措施,切实减轻当事人思想负担,加快纠纷解决效率。